【健康科普】沉默的杀手——丙肝
时间:2022年12月30日 点击次数:1664
路爱丽
病毒性肝炎根据感染的病毒不同,可以分为甲肝、乙肝、丙肝、丁肝和戊肝等。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不同性别、年龄、种族人群均对HCV易感。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15年全球7100万人有慢性HCV感染,39.9万人死于HCV感染引起的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细胞癌。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批准了到2030年消除HCV感染的全球战略,实现“慢性丙型肝炎新发病例减少90%,肝炎减少65%,以及80%符合条件的慢性丙型肝炎感染者的治疗”。今天带您共同了解一下丙肝!
01什么是丙肝?
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而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它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等严重的肝病后果。基因结构 丙型肝炎病毒( HC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肝炎病毒属(Hepacivirus genus),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由约9.6x103核苷酸组成。其基因组和1个约9033个核苷酸构成的大开放读码框(ORF),可编码3010~3033个氨基酸的多蛋白前体,多蛋白N端的1/4依次为核心蛋白(C)和包膜蛋白(E1和E2)等结构蛋白,其余依次为NS2、NS3、NS4和NS5等非结构蛋白。变异性HCV具有显著异源性和高度可变性,对已知全部基因组序列的HCV株分析比较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存在较大差异。并表现HCV基因组各部位的变异程度不相一致,如5'-CR最保守,同源性在92-100%,而3'NCR区变异程度较高,在HCV的编码基因中,C区最保守、非结构(NS)区次之,编码囊膜蛋白E2/NS1可变性最高称为高可变区。
02流行情况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我国丙肝的患病率为1.3%,属于全球 HCV感染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丙肝发病隐匿,因此其流行数据主要来源于基于人群的基础研究,而无发病率数据。HCV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地域广泛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因此在世界范围内评估HCV感染对预防和控制HCV感染有指导意义。
03传播途径
①血液或血制品,这是在90年代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②通过吸毒共用注射器及创伤(纹身,纹眼线,牙科诊所等)等途径传播。
③通过高危性传播。
④通过母婴垂直传播。
丙肝病毒离开人体体液后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弱,日常生活接触(如共用餐饮具、电话机、卧具、马桶、游泳池、浴池等,接吻、拥抱、咳嗽和打喷嚏)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CV。
04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其中,反复大量输注血制品者、吸毒人员、血友病患者、血液透析患者、HIV感染者、外科医生、检验人员等医务工作者属于高危人群。
05实验室检测
抗-HCV定性检测
人体感染丙肝病毒后,免疫系统会在6个月内产生抗体,检测抗-HCV可以判断人体感染丙肝病毒的免疫反应情况。HCV抗体检测阳性意味着已感染了丙肝,但可能是HCV现症感染,也可能是既往感染,或治疗后HCV清除。抗体检测阳性后,需要进一步进行核酸检测,以确定是否为现症感染状态。
HCV- RNA定量检测
丙肝核酸(HCV- RNA)定量检测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是判断感染病毒后病毒是否复制的标志,反映血液当中丙肝病毒的有和无、多和少。HCV- RNA在感染第一周内就可以检出解决了免疫学检测由于感染早期抗体还未产生,而结果阴性的“窗口期”问题。如果丙肝核酸(HCV- RNA)定量检测结果阳性,表明是丙肝现症感染状态,机体内有丙肝病毒复制。其中单纯的丙肝核酸(HCV- RNA)定量检测阳性可能为急性丙型肝炎患者,丙肝抗体和核酸(HCV RNA)定量检测均阳性可诊断为慢性丙肝患者。核酸定量检测结果,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和确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抗-HCV与HCV RNA联合检测
临床上遇到血清抗H-CV阳性,而HCV RNA阴性的情况时,常有以下可能性:(1)急性丙型肝炎的恢复期:这时丙肝病毒复制停止,故HCV RNA转阴,而抗-HCV可存在一段时间。(2)一些血液透析、免疫功能缺陷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出现抗-HCV 假阳性。
HCV RNA阳性而抗-HCV阴性结果可见于以下情况:(1)感染HCV的患者免疫力低下,抗-HCV产生水平较低,不能被常规方法检出。(2)HCV感染早期,抗-HCV尚未产生,已存在的HCV可通过敏感的PCR检测到HCV-RNA。
06丙型肝炎临床症状
丙肝分为急性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
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成人急性丙型肝炎病情相对较轻,多数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转氨酶升高为主,少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为轻度或中度升高。可出现恶心,食欲下降,全身无力,尿黄眼黄等表现。单纯丙肝病毒感染极少引起肝功能衰竭。在自然状态下,其中仅有15%的患者能够自发清除HCV达到痊愈,在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干预的情况下,85%的患者则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儿童急性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50%可自发性清除HCV。
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症状较轻,表现为肝炎常见症状,如容易疲劳,食欲欠佳,腹胀等。也可以无任何自觉症状。化验ALT反复波动,HCV RNA持续阳性。有1/3的慢性HCV感染者肝功能一直正常,抗HCV和HCVRNA持续阳性,肝活检可见慢性肝炎表现,甚至可发现肝硬化。
3.肝硬化:感染HCV20~30年有10%~20%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1%-5%患者会发生肝细胞癌(HCC)导致死亡。肝硬化一旦出现失代偿情况,如出现黄疸,腹腔积液,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其生存率则急剧下降。
07丙型肝炎潜伏期为多少天
丙型肝炎潜伏期一般是两个月到两年左右,最长的可达5~6年。丙肝潜伏期是指感染了丙肝病毒之后,直到出现乏力、纳差、黄疸等临床症状的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在潜伏期内,患者可无任何症状而不知道自身感染了丙肝病毒,但是在丙肝病毒感染之后,可能存在隐匿性肝炎,甚至肝脏还会持续向肝硬化方向进展。所以对于暴露于高危血制品或者有过高危性行为之后,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丙肝,以免延误病情,导致不良后果。
08丙肝有什么危害
丙肝分为急性丙肝和慢性丙肝,急性丙肝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主要说的是慢性丙肝,慢性丙肝是隐秘的杀手,很多病人没有任何症状、任何感觉,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感染状态,但是这种状态虽然病人没有不适的感觉,但是丙肝病毒在体内,还是会对体内是造成了持续的危害的。如果感染的时间长了,比如10年、20年,病人就在不知不觉中可能会发展成慢性肝炎阶段,发展到肝硬化的阶段,病人肝硬化在早期甚至也没有任何的感觉,到了肝硬化的晚期,出现一些晚期的肝硬化的表现,比如说腹水、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等等这些严重的并发症。如果发展到肝硬化阶段之后,进一步可能发展到肝癌,这就是临床上说的慢性肝病的三部曲,从慢性肝炎到肝硬化的肝癌阶段,所以慢性丙肝虽然是临床上表现症状是比较轻微的,但是它对身体伤害是不知不觉发生的,一旦发现了丙肝的感染,要积极治疗。
09丙肝预防与治疗
目前无有效的疫苗,切断传播途径尤其是控制输血传播仍是目前最主要的 预防措施。丙型肝炎应用干扰素(IFN)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IFN治疗的目的是尽早从血液和肝脏中清除HCV病毒。并使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及组织学改变恢复正常。丙肝患者使用药物治疗后,核酸一个月内可下降6个次方。早发现,早治疗,丙肝是可以治愈的。丙肝防治可实现多赢。对患者来说,丙肝被治愈,相关危害也就被消除;医生的工作得到认可,同时也减少了被感染的风险;对社会来说,减轻了疾病负担。
病毒性肝炎根据感染的病毒不同,可以分为甲肝、乙肝、丙肝、丁肝和戊肝等。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不同性别、年龄、种族人群均对HCV易感。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15年全球7100万人有慢性HCV感染,39.9万人死于HCV感染引起的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细胞癌。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批准了到2030年消除HCV感染的全球战略,实现“慢性丙型肝炎新发病例减少90%,肝炎减少65%,以及80%符合条件的慢性丙型肝炎感染者的治疗”。今天带您共同了解一下丙肝!
01什么是丙肝?
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而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它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等严重的肝病后果。基因结构 丙型肝炎病毒( HC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肝炎病毒属(Hepacivirus genus),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由约9.6x103核苷酸组成。其基因组和1个约9033个核苷酸构成的大开放读码框(ORF),可编码3010~3033个氨基酸的多蛋白前体,多蛋白N端的1/4依次为核心蛋白(C)和包膜蛋白(E1和E2)等结构蛋白,其余依次为NS2、NS3、NS4和NS5等非结构蛋白。变异性HCV具有显著异源性和高度可变性,对已知全部基因组序列的HCV株分析比较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存在较大差异。并表现HCV基因组各部位的变异程度不相一致,如5'-CR最保守,同源性在92-100%,而3'NCR区变异程度较高,在HCV的编码基因中,C区最保守、非结构(NS)区次之,编码囊膜蛋白E2/NS1可变性最高称为高可变区。
02流行情况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我国丙肝的患病率为1.3%,属于全球 HCV感染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丙肝发病隐匿,因此其流行数据主要来源于基于人群的基础研究,而无发病率数据。HCV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地域广泛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因此在世界范围内评估HCV感染对预防和控制HCV感染有指导意义。
03传播途径
①血液或血制品,这是在90年代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②通过吸毒共用注射器及创伤(纹身,纹眼线,牙科诊所等)等途径传播。
③通过高危性传播。
④通过母婴垂直传播。
丙肝病毒离开人体体液后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弱,日常生活接触(如共用餐饮具、电话机、卧具、马桶、游泳池、浴池等,接吻、拥抱、咳嗽和打喷嚏)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CV。
04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其中,反复大量输注血制品者、吸毒人员、血友病患者、血液透析患者、HIV感染者、外科医生、检验人员等医务工作者属于高危人群。
05实验室检测
抗-HCV定性检测
人体感染丙肝病毒后,免疫系统会在6个月内产生抗体,检测抗-HCV可以判断人体感染丙肝病毒的免疫反应情况。HCV抗体检测阳性意味着已感染了丙肝,但可能是HCV现症感染,也可能是既往感染,或治疗后HCV清除。抗体检测阳性后,需要进一步进行核酸检测,以确定是否为现症感染状态。
HCV- RNA定量检测
丙肝核酸(HCV- RNA)定量检测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是判断感染病毒后病毒是否复制的标志,反映血液当中丙肝病毒的有和无、多和少。HCV- RNA在感染第一周内就可以检出解决了免疫学检测由于感染早期抗体还未产生,而结果阴性的“窗口期”问题。如果丙肝核酸(HCV- RNA)定量检测结果阳性,表明是丙肝现症感染状态,机体内有丙肝病毒复制。其中单纯的丙肝核酸(HCV- RNA)定量检测阳性可能为急性丙型肝炎患者,丙肝抗体和核酸(HCV RNA)定量检测均阳性可诊断为慢性丙肝患者。核酸定量检测结果,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和确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抗-HCV与HCV RNA联合检测
临床上遇到血清抗H-CV阳性,而HCV RNA阴性的情况时,常有以下可能性:(1)急性丙型肝炎的恢复期:这时丙肝病毒复制停止,故HCV RNA转阴,而抗-HCV可存在一段时间。(2)一些血液透析、免疫功能缺陷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出现抗-HCV 假阳性。
HCV RNA阳性而抗-HCV阴性结果可见于以下情况:(1)感染HCV的患者免疫力低下,抗-HCV产生水平较低,不能被常规方法检出。(2)HCV感染早期,抗-HCV尚未产生,已存在的HCV可通过敏感的PCR检测到HCV-RNA。
06丙型肝炎临床症状
丙肝分为急性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
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成人急性丙型肝炎病情相对较轻,多数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转氨酶升高为主,少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为轻度或中度升高。可出现恶心,食欲下降,全身无力,尿黄眼黄等表现。单纯丙肝病毒感染极少引起肝功能衰竭。在自然状态下,其中仅有15%的患者能够自发清除HCV达到痊愈,在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干预的情况下,85%的患者则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儿童急性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50%可自发性清除HCV。
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症状较轻,表现为肝炎常见症状,如容易疲劳,食欲欠佳,腹胀等。也可以无任何自觉症状。化验ALT反复波动,HCV RNA持续阳性。有1/3的慢性HCV感染者肝功能一直正常,抗HCV和HCVRNA持续阳性,肝活检可见慢性肝炎表现,甚至可发现肝硬化。
3.肝硬化:感染HCV20~30年有10%~20%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1%-5%患者会发生肝细胞癌(HCC)导致死亡。肝硬化一旦出现失代偿情况,如出现黄疸,腹腔积液,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其生存率则急剧下降。
07丙型肝炎潜伏期为多少天
丙型肝炎潜伏期一般是两个月到两年左右,最长的可达5~6年。丙肝潜伏期是指感染了丙肝病毒之后,直到出现乏力、纳差、黄疸等临床症状的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在潜伏期内,患者可无任何症状而不知道自身感染了丙肝病毒,但是在丙肝病毒感染之后,可能存在隐匿性肝炎,甚至肝脏还会持续向肝硬化方向进展。所以对于暴露于高危血制品或者有过高危性行为之后,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丙肝,以免延误病情,导致不良后果。
08丙肝有什么危害
丙肝分为急性丙肝和慢性丙肝,急性丙肝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主要说的是慢性丙肝,慢性丙肝是隐秘的杀手,很多病人没有任何症状、任何感觉,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感染状态,但是这种状态虽然病人没有不适的感觉,但是丙肝病毒在体内,还是会对体内是造成了持续的危害的。如果感染的时间长了,比如10年、20年,病人就在不知不觉中可能会发展成慢性肝炎阶段,发展到肝硬化的阶段,病人肝硬化在早期甚至也没有任何的感觉,到了肝硬化的晚期,出现一些晚期的肝硬化的表现,比如说腹水、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等等这些严重的并发症。如果发展到肝硬化阶段之后,进一步可能发展到肝癌,这就是临床上说的慢性肝病的三部曲,从慢性肝炎到肝硬化的肝癌阶段,所以慢性丙肝虽然是临床上表现症状是比较轻微的,但是它对身体伤害是不知不觉发生的,一旦发现了丙肝的感染,要积极治疗。
09丙肝预防与治疗
目前无有效的疫苗,切断传播途径尤其是控制输血传播仍是目前最主要的 预防措施。丙型肝炎应用干扰素(IFN)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IFN治疗的目的是尽早从血液和肝脏中清除HCV病毒。并使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及组织学改变恢复正常。丙肝患者使用药物治疗后,核酸一个月内可下降6个次方。早发现,早治疗,丙肝是可以治愈的。丙肝防治可实现多赢。对患者来说,丙肝被治愈,相关危害也就被消除;医生的工作得到认可,同时也减少了被感染的风险;对社会来说,减轻了疾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