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预约电话:0373-3665182

【健康科普】梅毒的血清学检测

时间:2024年04月28日 点击次数:1482

白雨露
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人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可通过血液,母婴和性传播。现在我国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早筛查出梅毒患者,才能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梅毒的传播。而梅毒的血清学检测是梅毒诊断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必不可少的筛查方法。
梅毒的血清学检测方法
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体内可产生特异性抗体和抗类脂质抗原的非特异性抗体。根据检测所用抗原不同,分为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
红色标记的项目为本院检验科所做项目
1、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
又称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感染梅毒螺旋体后,人体迅速对受损的细胞及梅毒螺旋体表面所释放的类脂物质作出免疫应答,2~4周后产生抗类脂抗原的抗体(也称反应素)。不同反应强度的凝集现象与抗体浓度呈正相关,可反应梅毒的活动性,是判断现症感染的指标,还可用于观察疾病的治疗效果及再复发、再感染,结合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可确认梅毒。
2、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
又称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采用梅毒螺旋体提取物或其重组蛋白作为抗原,检测血清中抗梅毒螺旋体抗体,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一般情况下,一旦梅毒患者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呈阳性,即使经过正规有效治疗仍将终身阳性。因此,特异性试验阳性不能作为疗效观察的指标,也不能区分既往感染和现症感染,需结合非特异性抗体检测和临床表现进行鉴别。
其中TPPA是目前 WHO 公认的梅毒抗原血清学试验的“金标准”,常用于新方法、新试剂的参照标准,还用于筛选试验阳性标本的确诊试验。
我院检验科采用酶法(ELISA)或化学发光法(CLIA)对梅毒检测者进行初筛,出现阳性者,再用TPPA和TRUST进行复检。
梅毒血清学检测策略
我院检验科采用酶法(ELISA)或化学发光法(CLIA)对梅毒检测者进行初筛,出现阳性者,再用TPPA和TRUST进行复检。
梅毒血清学结果解释
 
小知识
方法学假阳性反应
与梅毒感染无关的其他因素,如急性和慢性疾病、自然组织损伤等。常见的疾病因素有系统性红斑狼疮、麻风病、疟疾、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肿瘤、其他螺旋体疾病等可引起假阳性反应。常见的生理性因素有孕妇、老年人群可发生假阳性反应。但在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出现假阳性时抗体滴度较低,一般很少超过 1:8。因此出现阳性时,最好结合两种血清凝集试验结果再结合临床表现进行鉴别。
假阴性反应
极早期的梅毒,病毒含量低,在试验方法的检测下限,即窗口期,会出现假阴性。还有前带效应,即抗原抗体比例不合适,抗体含量过高,出现非特异性抗体不凝集,引起假阴性。
血清固定
少数梅毒患者经过足量驱梅治疗后,梅毒非特异性抗体维持在相对恒定的低滴度水平,但是没有传染性。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