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要点
时间:2022年11月21日 点击次数:1626
董运婷
我国是2型糖尿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它往往会诱发诸多疾病,其中视网膜病变是2型糖尿病的一大严重并发症,且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几乎100%患者都会出现视网膜病变。一般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表明患者已出现严重的微血管病变,因此,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目前治疗视网膜病变的方法主要有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同时需要配合良好的护理措施。那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方法有哪些?是否能够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接下来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0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方法有哪些?
1、控制血糖:它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一般情况下,早期眼底病变经过光凝和导升明治疗后,不存在新病变,若之后血糖再升高,可能表明在视网膜其他部位,特别是黄斑部位,又产生了新病变或黄斑水肿,这仍然会造成视力进一步恶化。因此只有适当的控制血糖,让血糖不再高涨才能稳定眼底的病变。
2、控制血压:高血压是早期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针对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应特别注意,要遵循医嘱定期规律服药,积极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避免因血压未得到及时有效且稳定的控制而出现视网膜病变。
3、控制血脂:视网膜渗出的快速发生往往合并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增高,所以要想预防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也要积极地控制好血脂问题。对此,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脂,若血糖血脂同时存在异常,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应根据病情的变化在医嘱下及时调整用药种类和剂量。
4、控制饮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应做到低脂、低盐、高蛋白饮食,多食植物油,可以减少“硬性渗出”,并对改善视网膜病变有利。对肥胖型糖尿病病人,还要控制每日摄入总热量,降低体重。
5、避免剧烈运动: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管较差,进行剧烈运动时可能导致患者眼压随之升高,增加玻璃体、视网膜出血的危险,导致视网膜病变不断加重。对此可进行散步、打太极等较为缓和的运动,不仅不会危害视网膜,还可以控制血糖,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
6、定期进行眼底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临床较易漏诊。因此,对于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不论有无视力减退的症状,都应定期到医院就诊,借助眼底镜、裂隙灯、三面镜等仪器检查眼底,早发现、早治疗才是对抗疾病的利器。
7、用药护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应遵循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增减药量。对于需用胰岛素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
8、心理护理: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症状为视力下降甚至丧失及眼部疼痛,往往对手术存在恐惧心理,因此,家属应配合医生对其进行心理指导,帮助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02如何预防视网膜病变?
1、积极有效地控制糖尿病,使血糖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
2、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压可促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且会加速其发展。
3、早期发现眼部并发症。在下列情况下应做眼部全面检查:
①在确诊糖尿病时就要全面检查眼部,包括:测视力、测眼压、查眼底。以后每年复查一次,已有视网膜病变者,应每年复查数次。
②糖尿病妇女在计划怀孕前12个月内及确定怀孕时应查眼底,以后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
③眼压增高,视力下降。已发现视网膜病变,不能解释的眼部症状,增殖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都要请眼科医生进行全面检查。
4、及时治疗。早期视网膜病变除有效地控制血糖及血压外,出现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及黄斑水肿时可采用激光治疗,出现白内障需手术治疗。
以上就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方法,目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成为四大主要致盲疾病之一,因此越早做手术的效果越好,但是护理也不能够忽略,即使做了手术也要好好护理眼睛和调理糖尿病,才能有效防止疾病再次复发。
我国是2型糖尿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它往往会诱发诸多疾病,其中视网膜病变是2型糖尿病的一大严重并发症,且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几乎100%患者都会出现视网膜病变。一般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表明患者已出现严重的微血管病变,因此,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目前治疗视网膜病变的方法主要有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同时需要配合良好的护理措施。那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方法有哪些?是否能够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接下来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0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方法有哪些?
1、控制血糖:它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一般情况下,早期眼底病变经过光凝和导升明治疗后,不存在新病变,若之后血糖再升高,可能表明在视网膜其他部位,特别是黄斑部位,又产生了新病变或黄斑水肿,这仍然会造成视力进一步恶化。因此只有适当的控制血糖,让血糖不再高涨才能稳定眼底的病变。
2、控制血压:高血压是早期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针对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应特别注意,要遵循医嘱定期规律服药,积极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避免因血压未得到及时有效且稳定的控制而出现视网膜病变。
3、控制血脂:视网膜渗出的快速发生往往合并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增高,所以要想预防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也要积极地控制好血脂问题。对此,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脂,若血糖血脂同时存在异常,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应根据病情的变化在医嘱下及时调整用药种类和剂量。
4、控制饮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应做到低脂、低盐、高蛋白饮食,多食植物油,可以减少“硬性渗出”,并对改善视网膜病变有利。对肥胖型糖尿病病人,还要控制每日摄入总热量,降低体重。
5、避免剧烈运动: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管较差,进行剧烈运动时可能导致患者眼压随之升高,增加玻璃体、视网膜出血的危险,导致视网膜病变不断加重。对此可进行散步、打太极等较为缓和的运动,不仅不会危害视网膜,还可以控制血糖,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
6、定期进行眼底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临床较易漏诊。因此,对于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不论有无视力减退的症状,都应定期到医院就诊,借助眼底镜、裂隙灯、三面镜等仪器检查眼底,早发现、早治疗才是对抗疾病的利器。
7、用药护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应遵循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增减药量。对于需用胰岛素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
8、心理护理: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症状为视力下降甚至丧失及眼部疼痛,往往对手术存在恐惧心理,因此,家属应配合医生对其进行心理指导,帮助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02如何预防视网膜病变?
1、积极有效地控制糖尿病,使血糖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
2、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压可促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且会加速其发展。
3、早期发现眼部并发症。在下列情况下应做眼部全面检查:
①在确诊糖尿病时就要全面检查眼部,包括:测视力、测眼压、查眼底。以后每年复查一次,已有视网膜病变者,应每年复查数次。
②糖尿病妇女在计划怀孕前12个月内及确定怀孕时应查眼底,以后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
③眼压增高,视力下降。已发现视网膜病变,不能解释的眼部症状,增殖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都要请眼科医生进行全面检查。
4、及时治疗。早期视网膜病变除有效地控制血糖及血压外,出现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及黄斑水肿时可采用激光治疗,出现白内障需手术治疗。
以上就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方法,目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成为四大主要致盲疾病之一,因此越早做手术的效果越好,但是护理也不能够忽略,即使做了手术也要好好护理眼睛和调理糖尿病,才能有效防止疾病再次复发。
下一篇:【健康科普】揭秘你的血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