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抽动症”,我们有话说(一)
时间:2023年05月08日 点击次数:1199
田利
孩子突然出现频繁眨眼、伸舌头、噘嘴、吸鼻子、摇头、耸肩等奇怪行为?
孩子这些动作是怎么回事,是“坏毛病”吗?
家长要注意了,这可能不只是孩子调皮、好动或搞怪,而是患上了抽动症。
在我们儿科门诊经常会接诊这样的孩子:家长描述孩子有一个“坏习惯”,在家里看电视、吃饭或写作业时,会时不时地“甩头、咂嘴”。起初,家长会提醒孩子这样做不好看,不能这样做,但孩子并未改变。渐渐地,孩子的“甩头”动作变得越来越频繁,并伴有不自主地“耸肩”。还有一些孩子因反复咳嗽,清嗓子,按支气管炎、咽炎等治疗,效果并不好,其实这些也都是抽动症的表现。
经过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发现,多数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亲子关系紧张,家长对孩子的错误容忍度较低,家庭氛围缺乏一种“松弛感”。最后,医生综合病史、检查和专科评估,孩子确诊为小儿抽动症。
什么是抽动症呢?
抽动症又叫“抽动障碍”(T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
家长如何判断孩子只是调皮搞怪还是患上抽动症?
如果只是孩子行为搞怪,这是可控的,是能自主停下来的;而抽动症是不由自主的,罹患病症的儿童往往会发出和做出自己不想或不能控制的声音和举动,尤其需要注意5-10岁的学龄前、学龄期儿童。
抽动症都有哪些症状呢?
1.运动性抽动
一块或多块肌肉快速地、无意义地收缩,或更有目的性的一组复杂动作。常见有:眨眼、噘嘴、皱鼻、摇头、耸肩、拍手、举臂、踢腿、挺胸、收腹、扭腰等动作。
2.发声性抽动
突然出现的无意义的噪音或声音,或无意义的单词、短语等,是由于呼吸肌、咽肌、喉肌、口腔肌和鼻肌的抽动引起的。常可发出:吸鼻声、清嗓声、咳嗽声、尖叫声、犬吠声、咕噜声、污秽言语等。
3.感觉性抽动
患儿在运动或发声性抽动之前有局部不适感或先兆,例如压迫感、痒感、痛感、热感、冷感或其他异样感。
抽动症治疗不及时的影响
很多家长认为“抽动症只是个小毛病,长大后就好了”,真的是这样吗?
研究显示,一部分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进入青春期后,不但抽动症不能自愈,而且在成长及发病过程中还伴随着学习、社交、心理和身体上的不同损害,导致治疗难度增大。
1.影响学习
课堂上不自主地抽动和发声导致注意力严重下降,势必导致学习成绩不佳,最终厌学、逃学。
2.影响心理
由于孩子的异常行为会引起其他小朋友嘲笑、歧视,导致自信心缺乏,心生自卑感,与人交往困难,久之则性格孤僻,出现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部分患儿长大后甚至发展成精神分裂。
3.影响身体
长时间的抽动会导致局部肌肉变形和僵化,恢复缓慢,严重者甚至会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
因此,家长若关注到孩子日常出现怪异的“小动作”,应及时到儿科门诊就诊,寻求儿科医生的帮助,进行综合评估,尽早治疗,让孩子重回童年的快乐生活。我科常规开展儿童抽动症的评估、诊断及治疗,门诊楼三楼309室。
孩子突然出现频繁眨眼、伸舌头、噘嘴、吸鼻子、摇头、耸肩等奇怪行为?
孩子这些动作是怎么回事,是“坏毛病”吗?
家长要注意了,这可能不只是孩子调皮、好动或搞怪,而是患上了抽动症。
在我们儿科门诊经常会接诊这样的孩子:家长描述孩子有一个“坏习惯”,在家里看电视、吃饭或写作业时,会时不时地“甩头、咂嘴”。起初,家长会提醒孩子这样做不好看,不能这样做,但孩子并未改变。渐渐地,孩子的“甩头”动作变得越来越频繁,并伴有不自主地“耸肩”。还有一些孩子因反复咳嗽,清嗓子,按支气管炎、咽炎等治疗,效果并不好,其实这些也都是抽动症的表现。
经过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发现,多数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亲子关系紧张,家长对孩子的错误容忍度较低,家庭氛围缺乏一种“松弛感”。最后,医生综合病史、检查和专科评估,孩子确诊为小儿抽动症。
什么是抽动症呢?
抽动症又叫“抽动障碍”(T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
家长如何判断孩子只是调皮搞怪还是患上抽动症?
如果只是孩子行为搞怪,这是可控的,是能自主停下来的;而抽动症是不由自主的,罹患病症的儿童往往会发出和做出自己不想或不能控制的声音和举动,尤其需要注意5-10岁的学龄前、学龄期儿童。
抽动症都有哪些症状呢?
1.运动性抽动
一块或多块肌肉快速地、无意义地收缩,或更有目的性的一组复杂动作。常见有:眨眼、噘嘴、皱鼻、摇头、耸肩、拍手、举臂、踢腿、挺胸、收腹、扭腰等动作。
2.发声性抽动
突然出现的无意义的噪音或声音,或无意义的单词、短语等,是由于呼吸肌、咽肌、喉肌、口腔肌和鼻肌的抽动引起的。常可发出:吸鼻声、清嗓声、咳嗽声、尖叫声、犬吠声、咕噜声、污秽言语等。
3.感觉性抽动
患儿在运动或发声性抽动之前有局部不适感或先兆,例如压迫感、痒感、痛感、热感、冷感或其他异样感。
抽动症治疗不及时的影响
很多家长认为“抽动症只是个小毛病,长大后就好了”,真的是这样吗?
研究显示,一部分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进入青春期后,不但抽动症不能自愈,而且在成长及发病过程中还伴随着学习、社交、心理和身体上的不同损害,导致治疗难度增大。
1.影响学习
课堂上不自主地抽动和发声导致注意力严重下降,势必导致学习成绩不佳,最终厌学、逃学。
2.影响心理
由于孩子的异常行为会引起其他小朋友嘲笑、歧视,导致自信心缺乏,心生自卑感,与人交往困难,久之则性格孤僻,出现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部分患儿长大后甚至发展成精神分裂。
3.影响身体
长时间的抽动会导致局部肌肉变形和僵化,恢复缓慢,严重者甚至会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
因此,家长若关注到孩子日常出现怪异的“小动作”,应及时到儿科门诊就诊,寻求儿科医生的帮助,进行综合评估,尽早治疗,让孩子重回童年的快乐生活。我科常规开展儿童抽动症的评估、诊断及治疗,门诊楼三楼309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