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预约电话:0373-3665182

【健康科普】偏瘫患者的良肢位摆放

时间:2023年10月07日 点击次数:3820

王满侠
  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瘫痪肢体功能恢复的程度,良肢位的摆放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恢复具有极大的重要作用,减轻功能残障,降低后续长期的康复成本。
  什么是良肢位摆放
  良肢位又称抗痉挛体位,是为了保持肢体的良好功能而将其摆放成一种体位或姿势。早期的良肢位摆放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肢体痉挛和畸形的发生,且有利于肢体的恢复,提高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良肢位摆放的方法
  偏瘫早期卧床可采取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3种姿势轮换,最好多向健侧卧位,切忌长期向患侧卧位。
  一、患侧卧位(患侧在下,健侧在上)
  是所有卧位姿势中对患者最有利的体位,增加了对患侧感觉的输入,有利于患侧功能的恢复;同时,患侧躯体得到伸展,可避免诱发或加重痉挛,并且健侧被解放出来,增加了患者的活动能力。患侧长时间受压易引起肩关节疼痛。
  要点:(图中系红布侧代表偏瘫侧)
  (1)躯干稍后仰,背部和头部各放一个枕头固定。
  (2)患侧上肢:患肩前伸、外展,将患肩拉出,避免受压和后缩,肘关节伸直,前臂外旋。
  (3)患侧下肢: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微屈。
  (4)健侧下肢:屈曲向前跨过患侧,放在身体前方的枕头上。
  患侧卧位
  二、健侧卧位(健侧在下,患侧在上)
  该体位有助于患侧肢体的血液循环,预防患肢水肿。
  要点:(图中系红布侧代表偏瘫侧)
  (1)头位要固定,和躯干呈直线。
  (2)躯干略为前倾。
  (3)患侧上肢:患肩前伸,肘、腕、指各关节伸展,放在胸前的枕上和躯干呈100度角。
  (4)患侧下肢:膝关节、髋关节略弯曲;腿和脚均放枕头上。
 健侧卧位
三、仰卧位
由于患者在仰卧位下受颈紧张性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异常反射活动最强,而且该体位容易引起骶尾部、足跟外侧和外踝等处发生压疮,因此尽量少采用仰卧位,但患者在卧床期间进行体位变换时需要这种体位与其他体位的交替使用。
 要点:(图中系红布侧代表偏瘫侧)
(1)患侧上肢:肩胛及上肢下方放一枕头,预防后缩,保持伸肘,腕背伸,手指伸展平放于枕头上
(2)患侧臀部:长毛巾卷或者枕头垫在于臀部外下方,预防骨盆后缩及下肢外旋。
(3)患侧下肢:下肢伸直,膝下可置一小枕或毛巾卷;保持微屈,踝关节须保持90度,以免引起足下垂。
仰卧位
四、坐卧位
  头无需支持,以便患者学会主动控制头的活动脊柱伸直,足够的枕头适当的放置患者后背帮助患者达到上半身竖立的坐位髋关节屈曲至直角,有一个横过床上的可调节桌子,将患者的上肢放在上面,对抗躯干前屈。
  要点:(图中系红布侧代表偏瘫侧)
  (1)摇起床头成90°,或背部用枕头支撑好,保持躯干挺直,不可倾斜。
  (2)髋关节保持90°,呈屈曲位。
  (3)双膝屈曲50-60°。
  (4)上肢:放在一张可调节桌上,下垫枕头。
  (5)患肩向前伸,肘关节伸直,双侧上肢伸展放于床上餐桌或调节板上。
坐卧位
特别注意
1、无论采取哪种卧位,都应以防止或对抗痉挛模式为前提,功能位摆放到位。
2、注意保护踝关节,可用软枕保持踝关节中立位,不应在足底放置任何东西。
3、患者卧床时身体应与床边平行,手中不要放任何东西来对抗痉挛。
4、枕头的大小硬度适宜,规格统一,避免被褥过紧。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