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吃祸”来了,请注意!!!
时间:2025年02月18日 点击次数:597
段瑞芳
“医生,我肚子疼!”
“医生,我恶心,吐的胆汁都出来了!”
“医生,我撑得直不起腰了!”……
消化科最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吃祸”,在新年假期中,你在享受美食时,是否关注到你的消化器官已经“亮红灯”了呢?你不良的饮食习惯,正悄无声息地威胁着你的健康。如果你已经有些许不适,如果你正在放纵暴食,如果你对自己的消化系统感到迷茫,快来和我一起看看,“吃祸”到底有哪些?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吃呢?
“暴饮暴食”的胰腺
胰腺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它的主要作用是分泌多种消化酶,当我们进食时,这些消化酶会在肠管内帮助食物被消化和吸收,但是当我们暴饮暴食、大量饮酒时,胰腺会过度的分泌消化酶,而这些消化酶会“消化”胰腺自身组织,从而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生,而急性胰腺炎是我们消化科很常见且危重的疾病。急性胰腺炎的病人往往会出现急性的上腹部剧烈疼痛,通常会伴有腰背部的酸沉不适感,还有一些病人会伴有恶心和呕吐的症状。甚至一些危重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会发生全身炎症反应,导致多器官出现衰竭的情况,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说我们为避免急性胰腺炎的发生,需要注意规律的饮食,同时避免过度饮酒。
“油腻”的胆囊
胆囊具有储存、浓缩、排出胆汁等作用。当我们进食时,胆囊会通过收缩,排出胆汁,促进食物的分解和吸收。当我们长期、大量进食油腻食物时,胆囊会强烈收缩,促进胆汁排出,从而导致急性胆囊炎的发生。急性胆囊炎的病人通常会表现为右上腹的剧烈疼痛,有的病人是持续性右上腹钝痛,而有的病人是间断绞痛。还有一些病人常常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同时,长期进食油腻食物还容易导致胆囊过度浓缩胆汁,而引起胆囊结石。一些胆囊结石的病人会反复发作急性胆囊炎,甚至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所以,清淡饮食,多食蔬菜水果能够保持胆囊健康。
我们希望家长能够与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及学习动态,以便更好地给予支持和指导。
“祸根”阑尾
阑尾是位于盲肠末端细长的管腔器官,它的具体功能还未可知。在临床中发现,不规律的饮食会造成阑尾炎的发生,比如长期不吃早饭、过度进食辛辣刺激食物、暴饮暴食、高脂饮食等。急性阑尾炎的病人通常会出现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刚开始时,病人会出现脐周疼痛,数小时后会转移到右下腹部。轻症急性阑尾炎可以得到很好的治愈,但是重症急性阑尾炎可能会出现阑尾穿孔、化脓,甚至导致急性腹膜炎的发生。所以说,规律的饮食习惯能够保证阑尾的健康。
“腐蚀”的消化性溃疡
在我们正常的胃和十二指肠内壁有一层保护性屏障。但是当我们长期大量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大量饮酒、吸烟、进食油腻食物、过烫食物时,会腐蚀我们的保护性黏膜,从而导致胃和十二指肠出现溃疡。消化性溃疡的病人通常会表现为周期性的上腹部疼痛,胃溃疡腹痛通常在餐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出现,而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通常出现在空腹情况下。消化性溃疡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会出现出血、穿孔、癌变等风险,危急患者生命。所以消化性溃疡不容忽视,正确的饮食结构与习惯,对于消化性溃疡尤为重要。
正确饮食是守护健康的“盾牌”
在一粥一饭中品味生活,在营养均衡里收获健康。如何饮食才能更健康?1. 食物多样化:应以谷类为主,同时多吃蔬菜水果,适量摄入蛋白质;2. 减少油盐糖摄入: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每天烹调用油量最好在25-30克,每天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3.三餐合理分配:每天可安排早、中、晚三餐,规律进餐,两餐间隔时间最好是4-6小时,进食占比一般早餐为30%、午餐为40%、晚餐为30%;4. 足量饮水:成人每天最好能喝1500-1700毫升水;5.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变质、过夜食物,餐具定期消毒,生熟食材分开放。
饮食与健康密切相关,不良饮食习惯会诱发多种疾病。关注吃进去的食物,才能带来更加健康的身体。如果您有任何的困扰和担心,消化二科全体医护随时为您解决烦恼。最后,祝愿大家:吃的好,身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