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预约电话:0373-3665182

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召开创伤中心启动大会

时间:2021年07月19日 点击次数:2620

连涛
  7月15日上午,我院召开急性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启动大会,特邀请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朱长举主任莅临指导,我院院长翟成凯、副院长郭志勇、魏秀丽、孙志强,医院创伤中心建设工作小组成员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郭志勇主持。
  朱长举主任是医学博士、主任医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主任、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会长、河南省创伤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他指出,我院设立的创伤救治中心定位在国家三级创伤医疗中心水平,将在创伤尤其是严重创伤救治方面,引领地方各创伤中心加强区域协作、技术协同、学术交流,积极推广适宜、高效的创伤诊疗技术和理念,共同带动本区域创伤医学发展、创伤救治综合医疗服务能力的快速提升。
 

 
  朱长举主任对我院综合实力及创伤中心前期准备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期待尽快完善流程,建立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创伤中心相关制度,在提升自身创伤救治能力的同时带动区域创伤救治水平。这不仅是医院在整合资源、提升创伤急救能力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意味着我院一体化的创伤救治医疗体系建设迈向新的台阶。创伤致死及致残的情况日益严重,已经成为44岁以下人群的第一死亡原因,严重威胁生命健康。严重创伤患者受伤后的1小时内是救治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创伤界有“黄金1小时”的说法。对于严重创伤的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抢救就是和时间赛跑,需要争分夺秒。能否在“黄金期”内得到准确的诊断与治疗,往往比伤情本身更影响生存率。以往医院接诊的创伤患者,都是由急诊科医生对其进行创伤评估,再根据创伤类型由相应科室进行会诊,一旦做不到第一时间调配多科室专家联合救治,就有可能错过救治的黄金时间。为了使创伤患者得到及时、全面、系统的监护、评估、诊断和治疗,我院将有效整合急诊科、急诊外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骨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妇科、重症医学科、介入科、麻醉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呼吸与重症医学科,消化内科,血液病科等内科专科相关临床科室以及医辅医技科室等30余个相关科室,集中前移到急诊功能区域,成立创伤中心。创伤中心相当于融合了各科室功能的一大科室,兼具与创伤、急救治疗相关多个科室的功能,能最大限度优化创伤救治流程,缩短早期救治时间,提高创伤疾病救治成功率。推动创伤中心建设,是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提升急救急诊服务能力的健康工程。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在地级市和县的区域内,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建立创伤中心、胸痛中心等五大中心。随后,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创伤救治能力的通知》和《国家创伤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明确了创伤中心的具体建设标准。作为新乡市区唯一的一家公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我院创伤中心虽然刚刚启动,但是起点比较高,在建设之初便定位在国家区域创伤医疗中心水平,以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为主,同时引领地方各创伤中心加强区域协作、技术协同、学术交流,积极推广适宜、高效的创伤诊疗技术和理念,共同带动本区域创伤医学发展、创伤救治综合医疗服务能力的快速提升。目前,我院已为创伤患者打通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并与新乡市120指挥中心对接了急救联动平台,建立院前院内创伤分级预警机制、救治流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信息的互联互通。朱主任指出创伤中心建设完成后,120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将先对严重创伤病人进行初步评估,若为重度,则在现场对危及病人生命的情况进行紧急处置,保持生命体征平稳;同时通过信息交流平台,及时反馈到医院急诊科;之后,医院创伤急救组长根据患者病情,通知相应急诊创伤团队成员到急诊科等待病人,并启动绿色通道,为即将入院的病人进行各项检查、评估,同时在专科综合救治环节一路“开绿灯”,争分夺秒进行抢救工作。从患者被动等待医生,到医生主动等待患者,充分体现了“将患者带往医院,将医生送至患者身边”的模式,“让资源围绕病人转”,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从而大幅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
  会议最后,翟成凯院长表示, 创伤中心建设将为创伤患者的诊治提供快速、规范、便捷、精准的治疗程序和平台,为全市及周边群众提供创伤救治的“急救高速公路”,作为公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希望大家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进一步明确创伤中心建设的意义,本者“一切为了患者”的服务宗旨,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完善,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将举全院之力,着力促进创伤中心建设,满足创伤患者的救治需要,早日造福于民,竭诚为患者提供高水平、高效率、高品质的医疗健康服务。
返回列表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