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小时生命通道守护者——后勤跑出 "医疗时速"
时间:2025年07月01日 点击次数:48
幕后铁军
医院的白大褂下藏着救死扶伤的锋芒,而电梯井道里、楼梯拐角处,总有人用浸透油污的工服书写另一种担当。当 5 号楼与 6 号楼的电梯在夏至日突发运行异常,这群被称为 "修灯泡师傅" 的后勤人,瞬间化身攀爬井道的 "蜘蛛人"、肩扛担架的 "人肉电梯"—— 用 72 小时不熄的手电光,在设备骤停的黑暗里凿出一条通往救治的光明通道。
突发状况下的后勤应急战
6 月 21 日午后,医院电梯出现运行受阻,重症患者转运即刻面临停滞考验。"把设备当急诊病人抢!" 晁阳副院长的指令刚落,总务科长郑志福已带着抢修队扎进井道。队员们蹲在积水中连续 12 小时作业,直到黎明时分让设备重新运转;而原配件无法及时送到的情况下,启动物资保障应急预案,通过跨地域协作机制与紧急采购通道,争分夺秒完成关键配件的筹措与运输任务。12小时往返1200公里的背后是不能让转运患者等候的决心。
担架上的生命接力与精神刻度
抢修期间,一支后勤人员组成的 "担架突击队"24 小时轮值,用双肩扛起多次的重症转运。安全员李斌在连续作业后血压飙升仍坚持调试,直到被同事架往病房时,手里还攥着设备参数表;郑志福瘫坐在恢复运行的电梯旁,裤腿上的油污混着汗水,却笑着对护士说:"只要病床能准时推进电梯,我们爬着干活也值。"
这场与设备异常的较量,不过是总务科 365 天待命的日常切片。从医疗设备紧急响应到突发状况处置,他们用 "后勤不后" 的执念诠释着:当医院的电梯暂时停摆,总有人用血肉之躯搭建永不停运的生命通道 —— 正如李斌在病床上仍念叨的:"我们的速度快一点,患者的等待就会少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