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预约电话:0373-3665182

“书香一院”丨贾良 ——医生的人文情怀

时间:2022年06月08日 点击次数:1384

贾良
  自2013年,我曾经接触了三批“健康快车”海外专家,每次都安排一天门诊,爱尔兰医生阿曼达先生给我印象很深,记得我提前领的白大衣,当递给他的时候,他很惊讶:“我怎么能穿白大衣呢?!”我一时很不理解,最终才明白,只因为他是小儿眼科医生。阿曼达先生是一位很有人文情怀的医者,善于体察每位患儿对疾病的感受,轻轻地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我观察到他哪像是看病呀,更像和孩子们做游戏,先是给孩子个“鬼脸”,或者做一个滑稽动作,瞬间清除孩子的恐惧感,然后一只手拉着孩子,一只手伸出几个手指头上、下、左、右移动,判断孩子的视力。英国眼科医生路易斯女士,在接诊小儿患者时,蹲下来向孩子问候,和孩子对话,甚至跪下来检查动眼神经的功能。她告诉我,孩子需要成人的尊重,不喜欢高高在上俯视自己的医生。
  在哈佛大学一座楼的门楣上写着这样一行字——“什么人让你最难忘?”有人据此向这所大学的校长求问,得到的回答是:“一个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的人让人最难忘。”作为医者,要想“让人难忘”,同样得学会关心、理解和尊重患者,要拥有一种宽厚、博大的人文情怀。吴孟超院士曾说过:“我见到病人,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问候。”到病房去查房,吴老见到患者,不是先问病情,而是握住对方的手,亲切地问:“你是什么地方的人啊?”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下子就拉近了和患者的距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屠规益教授每次做完手术,当病人清醒后都要去看望,并在耳旁轻轻地说:“对不起,让你受苦了。”闵燕医师写的《医学要有生命的温度》一书中讲道:“我读医科大学的时候,老师要求很严格:手术时不许拿血管钳、持针器随便夹持组织;不许“擦”血,只能用纱布按压创面蘸血,不许将太长的缝线在组织内拉来拉去;为病人盖眼垫时胶布不许粘在睫毛上,包扎眼睛时不能让胶布卡住耳根,等等。”这一个个细节,体现的是对患者感受的照顾,追求技术与人文结合的完美。
 
  2003年5月,我在“非典”门诊值班,观察室收治一位老年发热病人,体温高达39℃以上,且患糖尿病、尿毒症多年。老人躺在床上,精神状态极差,脸上充满紧张、恐慌、无助,于是我不停地走近老人,抚摸他的额头,帮他压压被角,时不时握住他的手,不停地告诉他:“有我在,别怕。”后来老人排除了“非典”,转入病房,出院后他老伴找到我,谈了当时的感觉:“他一进入观察隔离室,那种氛围真让人害怕,可当我们透过窗户看到你一次次走到床前,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抚摸动作,都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
 
  我们与病人之间的关系,绝非技术与疾病的关系。病人不是病,而是有生命依恋和灵魂尊严的活生生的个体。医务人员自己是人性丰满的人,才会把病人视为完整的人予以关爱和尊重。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