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一步到“胃”,内镜“PEG”为生命续航
时间:2025年05月13日 点击次数:19
樊和明 吕文凤
近日,我院内镜诊疗部为两位不能进食的特殊患者进行了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成功解决了患者长期经胃肠营养问题。
一例是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因肌肉控制能力下降和运动协调性受损,不能平躺,不能吞咽,下鼻胃管不能耐受,靠输液维持,体重下降很快;另一位是高位食管癌引起管腔堵塞,不能进食,也不具备置入食道支架条件,体质衰弱。两位患者生活质量极差,家属忧心忡忡,经内镜诊疗部会诊后决定给予内镜下PEG置管术,长期解决经胃肠营养问题。
因患者病情特殊,做胃镜困难,术前科内讨论个体化操作方案,在麻醉师的鼎力配合下,适度镇静麻醉,由内镜诊疗部樊和明主任操作内镜,第一位患者采取端坐位插镜,成功后在内镜引导下经腹部置入PEG管成功,第二位患者先行置入超细导丝越过狭窄段,沿导丝给予食管扩张,扩张后再插入胃镜至胃内,在内镜直视下置入PEG管成功。
在临床上,我们经常会碰到因脑血管病、食管恶性肿瘤、头颈部肿瘤等导致无法进食或进食障碍的患者,传统的鼻胃管留管少于30天,而且大多数患者不能耐受长期胃管留置,常常自行拔除胃管,再下胃管也很困难,极度影响营养摄入和营养管理。因此,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应运而生,成为了新的、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是一种通过皮肤穿刺和胃镜引导,将造瘘管直接置入胃内的操作方法。这种操作无需剖腹,创伤极小,恢复快,操作简便安全,且成功率高。PEG管的优点在于,它既可长期留置(1~2年),又不会影响患者的外观和日常生活,充分维护病人尊严,提高生活质量。通常行胃造瘘术后12小时就可以经造瘘管进食了,效果确切,后期造瘘管维护方法也简便易行,在家庭或养老院都可以顺利实施。
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镜诊疗部简介
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创建于1936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健康管理为一体的公立三甲综合医院,设临床、医技科室60个,其中消化内科有3个病区、1个消化内镜诊疗部,为新乡市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分会主委单位,内镜部开放4个诊疗间,配备奥林巴斯290型高清内镜系统4套、各类型高清胃肠镜20余条,还拥有奥林巴斯超声内镜,放大内镜,以及德国爱尔博高频电刀,麻醉机、监护仪,中心供氧,除颤仪等设备及其他生命保障设备。已开展内镜技术包括:ESD/ESE/EFTR/STER/POEM/,ERCP及相关技术、无X线辅助ERCP、电子子母镜胆管/胰管探查、胆管/胰管内活检以及狭窄扩张等技术,内镜阑尾炎治疗术(ERAT),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PECC),食管胃肠支架置入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消化道异物取出术,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治疗术,内痔硬化/套扎术,2023年完成内镜下三级手术1200余例、四级手术217例。内镜诊疗部现有专职医师6人,专职内镜护理人员8名,大量开展各种内镜下的诊疗技术,诊治项目较为丰富完善,诊疗技术力量强大,科室发展方向是紧盯国内先进水平,不断开拓创新,争取为区域内患者带来高质量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