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会精神 筑牢安全防线——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小记者生命教育实践”主题活动
时间:2025年04月09日 点击次数:89
秦毅 黄港
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生命教育守护成长,"医校社"共筑安全未来
当意外来临,孩子们能否成为自己的"守护天使"?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用一场跨越时空的生命教育实践行动,为新乡日报社的百余名小记者装上了自救互救的"隐形翅膀"。
2025年3月29日至30日,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学工党支部书记秦毅、教学管理科刘靖思老师带领2022级住培医师黄港和2024级住培医师母建慧、李阳,联合新乡市红十字会,在新乡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分批次为百余名新乡日报社一至三年级小记者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实践活动。
活动通过知识讲解、情景模拟、VR体验及实践操作等形式,系统传授急救知识、灾害应对技能与人文理念,助力青少年成长为“懂安全、会自救、能互助”的新时代少年。
历史长河中的生命之光
"原来亨利·杜南在索尔费里诺战役后创立的不仅是红十字会,更是人类文明的灯塔!"活动现场,学工党支部书记秦毅通过珍贵历史影像与战地救援故事,让小记者们"穿越"回1859年的战场。当看到战地护士在硝烟中为伤员包扎的影像,孩子们自发鼓起掌来。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让"人道、博爱、奉献"不再是课本上的抽象概念,而是化作眼中的星光与胸中的热血。
科技赋能的安全革命
在交通安全体验区,住培医师李阳设计的"危机四伏"闯关游戏让孩子们欲罢不能。戴上酒驾模拟眼镜的瞬间,眼前的通道变得扭曲晃动;坐在车辆体验座椅上,孩子们惊呼:"原来司机真的看不见我!"李阳同时通过结合真实案例强调“拒绝酒驾,从家庭监督做起”。而地震VR眼镜带来的沉浸式逃生训练,更是让"伏地遮挡抓牢"的口诀成为条件反射。
居家安全的显微镜
刘靖思老师把厨房实验室搬进了课堂,当小记者们把厨房危险因素都找到时,孩子们发出了开心的欢呼;面对燃气灶旁堆积的纸箱隐患,小记者们化身"安全侦探"展开热烈讨论。在溺水急救环节,通过软件模拟救护场景,从拨打120的正确话术到清理口鼻腔异物的规范操作,刘靖思分步骤演示溺水救援技巧,并提醒“未成年人切勿盲目下水施救”,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掌握救命技能。
消防实战的淬炼之旅训
"起火啦!"随着警报声响起,小记者们迅速进入实战状态。住培医师母建慧带领的"消防特训营"别出心裁:在模拟烟雾通道设置"伤员"障碍,考验团队协作;用不同材质的"火焰"训练灭火器选择能力。11岁的李同学在成功扑灭"油锅火情"后兴奋地说:"我现在也是消防小英雄了!"而湿毛巾折叠比赛、逃生绳结挑战等趣味环节,让安全技能转化为终身受用的生存本领。
急救教育的心灵触达
"心肺复苏不是机械按压,而是对生命的深情对话。"住培医师黄港在急救培训中的金句,让模拟人胸前的每一次起伏都承载着情感重量。黄港通过“手把手”指导小记者分组练习,并科普“黄金4分钟”对挽救生命的意义。当孩子们对着"伤员"说出"坚持住!我来救你"时,急救技能已升华为生命守护的承诺。活动尾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诵读,在急救场景中被赋予全新内涵——"友善"是托举生命的手掌,"敬业"是永不放弃的坚持。
医者仁心的教育传承,生命教育
这场生命教育实践行动背后,是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24年如一日的坚守。
作为连续24年深耕红十字救护培训的先锋单位,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创新构建"医校社"协同育人体系。住培医师通过"助教"角色实现专业成长与职业使命的双重淬炼,其足迹已遍布社区、学校、实践基地。这种"以教促学"的模式,正在培育兼具专业技能与社会担当的新时代医学人才。
正如参与活动的黄港医师所言:"当看到小记者们认真练习急救的样子,我仿佛看到了未来医学传承的希望。"
本次生命教育实践通过“分模块教学、多角色联动”的模式,既为青少年构建了立体化安全知识体系,也让住培医师在授课中巩固专业技能、深化职业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