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疫情期间,糖友日常如何控糖?
时间:2022年11月21日 点击次数:1112
崔慧鑫
近期,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很多小区都实行全面封控管理,人人投身于宅家战“疫”中。原有生活方式的骤然改变、不良心理情绪的逐渐积聚,使得众多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也开启了“过山车”模式。
那么,糖尿病患者如何在响应号召的同时,做好自我健康的居家管理呢?
糖友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戴口罩;合理饮食,按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监测血糖,警惕新冠病毒感染症状以及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表现。每日自行监测血压,有条件的患者定期查血脂,还要重视心理健康。
疫情防控期间,糖友如何进行血糖监测呢?
血糖监测及风险因素控制有利于患者达到并维持理想的血糖水平,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有助于提高抗击新冠病毒的抵抗力。对口服药治疗的患者,建议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餐后2h血糖。使用基础胰岛素者,建议监测晨起空腹血糖;预混胰岛素治疗者,建议监测晨起空腹和晚餐前血糖。无合并症的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非空腹血糖<10 mmol/L。有多种合并症或高龄的糖尿病患者,可适当放宽控制范围。
疫情防控期间,糖友如何合理安排饮食?
主食定量、按需摄入,建议主食中1/3为全谷类或杂豆类食物。疫情期间居家时间增多,活动量相对减少,患者需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体化饮食治疗方案。餐餐都要有新鲜蔬菜,每天新鲜蔬菜摄入500克以上,其中黄色、绿色的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尽量选择蒸、煮、涮的烹调方式,减少烹调油的使用量。两餐之间或运动前后可以少量吃低升糖指数的水果,如草莓、苹果、梨等。常吃鱼、禽肉,适量吃畜肉,减少肥肉摄入,一定要熟透后再吃。少吃烟熏、烘烤、腌制等加工肉类制品。每天不超过1个鸡蛋。每天喝300毫升液态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大豆及坚果类每天30-50克,坚果可选择开心果、扁桃仁。每天少油少盐,喝足量的白开水。
疫情防控期间,糖友如何进行科学的居家运动?
规律性的有氧运动有助于减轻体重,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辅助降低血糖,改善心肺功能,预防骨质疏松,改善病人的情绪及精神状态(关于这一点,在疫情期间很重要)。疫情期间,应尽量减少外出,要坚持居家锻炼。可以进行原地跑、健身操、跳绳、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此外,每周2次“抗阻运动”,如深蹲、俯卧撑、举哑铃等,“抗阻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力量、降脂减肥、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减少骨量丢失、增强骨密度的作用。
目前认为,“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运动”是最适合糖尿病人的运动方式,这样既能有效降糖,又可降脂减重。运动最好安排在餐后60~90分钟进行,每次持续30分钟左右。
疫情面前,糖友如何守护心理防线?
疫情极大地压缩了我们的生活空间,居家期间难免背负不同程度的精神压力。而长期处于过重的精神压力下,会导致激素的变化,加剧糖尿病的病情。在此特殊期间,糖尿病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放松心情,作息规律,适度运动。学会端正心态,客观看待,重视但不恐慌。建议与家人好友等保持电话或视频交流,分享自己的身心状况,或找医护人员咨询,寻求专业指导。封控在家期间,可以选择读书、追剧、听音乐、做美食、因地制宜地运动,愉悦身心,转移注意力,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减轻应激反应。
糖尿病患者居家期间,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1.出现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症状: 包括血糖升高大于13.9mmol/L,伴口干、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呼吸深快、嗜睡等。
2.频繁出现低血糖:大多数糖友都知道低血糖的症状,如心悸、手抖、出汗、饥饿感等,如果您有这种症状应立即测指尖血糖(血糖低于3.9 mmol/L时为低血糖),同时尽快进食含糖食物,如果汁、葡萄糖水和糖果等。如症状不缓解,须立即就诊。如果您频繁出现低血糖也应尽快就诊。
3.出现足部损伤: 出现足部损伤且伤口逐渐加重,必须即刻去医院。
4.出现发热、咳嗽、乏力。也用立即到医院就诊。
总之,面对疫情,糖友们应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一步加强糖尿病干预和控制,实现疫情期间糖尿病的优质管理。
近期,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很多小区都实行全面封控管理,人人投身于宅家战“疫”中。原有生活方式的骤然改变、不良心理情绪的逐渐积聚,使得众多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也开启了“过山车”模式。
那么,糖尿病患者如何在响应号召的同时,做好自我健康的居家管理呢?

糖友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戴口罩;合理饮食,按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监测血糖,警惕新冠病毒感染症状以及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表现。每日自行监测血压,有条件的患者定期查血脂,还要重视心理健康。
疫情防控期间,糖友如何进行血糖监测呢?
血糖监测及风险因素控制有利于患者达到并维持理想的血糖水平,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有助于提高抗击新冠病毒的抵抗力。对口服药治疗的患者,建议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餐后2h血糖。使用基础胰岛素者,建议监测晨起空腹血糖;预混胰岛素治疗者,建议监测晨起空腹和晚餐前血糖。无合并症的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非空腹血糖<10 mmol/L。有多种合并症或高龄的糖尿病患者,可适当放宽控制范围。
疫情防控期间,糖友如何合理安排饮食?
主食定量、按需摄入,建议主食中1/3为全谷类或杂豆类食物。疫情期间居家时间增多,活动量相对减少,患者需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体化饮食治疗方案。餐餐都要有新鲜蔬菜,每天新鲜蔬菜摄入500克以上,其中黄色、绿色的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尽量选择蒸、煮、涮的烹调方式,减少烹调油的使用量。两餐之间或运动前后可以少量吃低升糖指数的水果,如草莓、苹果、梨等。常吃鱼、禽肉,适量吃畜肉,减少肥肉摄入,一定要熟透后再吃。少吃烟熏、烘烤、腌制等加工肉类制品。每天不超过1个鸡蛋。每天喝300毫升液态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大豆及坚果类每天30-50克,坚果可选择开心果、扁桃仁。每天少油少盐,喝足量的白开水。
疫情防控期间,糖友如何进行科学的居家运动?
规律性的有氧运动有助于减轻体重,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辅助降低血糖,改善心肺功能,预防骨质疏松,改善病人的情绪及精神状态(关于这一点,在疫情期间很重要)。疫情期间,应尽量减少外出,要坚持居家锻炼。可以进行原地跑、健身操、跳绳、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此外,每周2次“抗阻运动”,如深蹲、俯卧撑、举哑铃等,“抗阻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力量、降脂减肥、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减少骨量丢失、增强骨密度的作用。
目前认为,“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运动”是最适合糖尿病人的运动方式,这样既能有效降糖,又可降脂减重。运动最好安排在餐后60~90分钟进行,每次持续30分钟左右。
疫情面前,糖友如何守护心理防线?
疫情极大地压缩了我们的生活空间,居家期间难免背负不同程度的精神压力。而长期处于过重的精神压力下,会导致激素的变化,加剧糖尿病的病情。在此特殊期间,糖尿病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放松心情,作息规律,适度运动。学会端正心态,客观看待,重视但不恐慌。建议与家人好友等保持电话或视频交流,分享自己的身心状况,或找医护人员咨询,寻求专业指导。封控在家期间,可以选择读书、追剧、听音乐、做美食、因地制宜地运动,愉悦身心,转移注意力,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减轻应激反应。
糖尿病患者居家期间,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1.出现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症状: 包括血糖升高大于13.9mmol/L,伴口干、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呼吸深快、嗜睡等。
2.频繁出现低血糖:大多数糖友都知道低血糖的症状,如心悸、手抖、出汗、饥饿感等,如果您有这种症状应立即测指尖血糖(血糖低于3.9 mmol/L时为低血糖),同时尽快进食含糖食物,如果汁、葡萄糖水和糖果等。如症状不缓解,须立即就诊。如果您频繁出现低血糖也应尽快就诊。
3.出现足部损伤: 出现足部损伤且伤口逐渐加重,必须即刻去医院。
4.出现发热、咳嗽、乏力。也用立即到医院就诊。
总之,面对疫情,糖友们应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一步加强糖尿病干预和控制,实现疫情期间糖尿病的优质管理。
下一篇:【健康科普】揭秘你的血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