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关注维生素D水平改善身体健康状态
时间:2024年04月01日 点击次数:498
侯小丽
近年来,维生素D缺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各专业人士的普遍关注,全球约有超过10亿人群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达不到维持骨骼肌肉健康所推荐的30ng/mL(75nmol/L)水平。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不仅在骨质疏松症、佝偻病、慢性肾脏病、皮肤病等疾病被重视,维生素D在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癌症、自身免疫和炎性反应等中的作用也逐渐被关注。豫北地区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下图是2020年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不同月份分布图(图1)。近期门诊发现正常人群维生素D缺乏也一样普遍。下面就来了解一下维生素D的由来。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D主要包括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前者主要存在于植物中,后者来源于动物,主要是由人体或动物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作用裂解形成。维生素D进入血液循环与维生素D结合蛋白结合,结合后运至肝脏,在肝脏经25-羟化酶(CYP27A1和CYP2R1)的作用生成25-羟维生素D[25(OH)D],在肾脏近端小管25(OH)D-1α-羟化酶(CYP27B1)的作用下,形成有生物活性的1,25(OH)2D3,是维生素D中最具生物活性的形式,它进入血液循环与VDBP结合后被输送到靶组织发挥作用(如图2)。血25(OH)D浓度相对稳定,半衰期长为3周左右,常被用做检测目标。充足的维生素D对骨骼、骨骼肌、糖尿病胰岛素分泌及抵抗、代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和肥胖、甲状腺疾病,皮肤疾病、肿瘤、炎症等均有调节作用。
维生素D缺乏受以下因素影响,日照不足、地理因素、生活方式、个体变量(即皮肤色素沉着、皮肤移植和衰老)、肥胖、某些疾病和某些药物治疗所致。纬度、季节和一天中的时间。纬度高于35°,11月至次年3月的季节较低的户外紫外线(UVB)指数与皮肤中维生素D产生减少有关。
民众是否补充维生素D及剂量问题没有明确的建议。本文建议对于维生素D严重缺乏的人群(维生素D<10mg/mL),维生素D3胶囊2000/天,连续应用12周,复查维生素D水平,决定下一步剂量;或维生素D2注射液60万U/2周,连续应用3-5次,12周后复查维生素D水平,根据新的维生素D水平决定下一步应用剂量。能够规律复诊的人群可将维生素D水平维持在30-60ng/ml,上述维生素D抗炎、调节免疫等作用的益处才能发挥出来。对于不能按时检测维生素D水平的人群推荐适当补充维生素D400-800u/天,将维生素D水平维持在20-30ng/ml之间仍是获益的。豫北地区人群在冬春季节维生素D缺乏明显,建议提前1-2月补充,或发现维生素D不足时及时补充维生素D。精准的治疗是根据个体情况个体化治疗,具体可咨询临床营养科。
此处需要强调两点
一、上述科普针对肝肾功能、甲状旁腺功能等正常人群的推荐;
二、维生素D不是钙片,不建议普通人群随意补充钙片,且补充维生素D时慎重补充钙片,防止出现高钙血症。
参考文献:
1.维生素及其类似物临床应用共识(2018)
2.老年人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
3.Clinical Practice in the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A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Expert Consensus Statement(2022)
近年来,维生素D缺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各专业人士的普遍关注,全球约有超过10亿人群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达不到维持骨骼肌肉健康所推荐的30ng/mL(75nmol/L)水平。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不仅在骨质疏松症、佝偻病、慢性肾脏病、皮肤病等疾病被重视,维生素D在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癌症、自身免疫和炎性反应等中的作用也逐渐被关注。豫北地区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下图是2020年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不同月份分布图(图1)。近期门诊发现正常人群维生素D缺乏也一样普遍。下面就来了解一下维生素D的由来。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D主要包括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前者主要存在于植物中,后者来源于动物,主要是由人体或动物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作用裂解形成。维生素D进入血液循环与维生素D结合蛋白结合,结合后运至肝脏,在肝脏经25-羟化酶(CYP27A1和CYP2R1)的作用生成25-羟维生素D[25(OH)D],在肾脏近端小管25(OH)D-1α-羟化酶(CYP27B1)的作用下,形成有生物活性的1,25(OH)2D3,是维生素D中最具生物活性的形式,它进入血液循环与VDBP结合后被输送到靶组织发挥作用(如图2)。血25(OH)D浓度相对稳定,半衰期长为3周左右,常被用做检测目标。充足的维生素D对骨骼、骨骼肌、糖尿病胰岛素分泌及抵抗、代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和肥胖、甲状腺疾病,皮肤疾病、肿瘤、炎症等均有调节作用。
维生素D缺乏受以下因素影响,日照不足、地理因素、生活方式、个体变量(即皮肤色素沉着、皮肤移植和衰老)、肥胖、某些疾病和某些药物治疗所致。纬度、季节和一天中的时间。纬度高于35°,11月至次年3月的季节较低的户外紫外线(UVB)指数与皮肤中维生素D产生减少有关。
民众是否补充维生素D及剂量问题没有明确的建议。本文建议对于维生素D严重缺乏的人群(维生素D<10mg/mL),维生素D3胶囊2000/天,连续应用12周,复查维生素D水平,决定下一步剂量;或维生素D2注射液60万U/2周,连续应用3-5次,12周后复查维生素D水平,根据新的维生素D水平决定下一步应用剂量。能够规律复诊的人群可将维生素D水平维持在30-60ng/ml,上述维生素D抗炎、调节免疫等作用的益处才能发挥出来。对于不能按时检测维生素D水平的人群推荐适当补充维生素D400-800u/天,将维生素D水平维持在20-30ng/ml之间仍是获益的。豫北地区人群在冬春季节维生素D缺乏明显,建议提前1-2月补充,或发现维生素D不足时及时补充维生素D。精准的治疗是根据个体情况个体化治疗,具体可咨询临床营养科。
此处需要强调两点
一、上述科普针对肝肾功能、甲状旁腺功能等正常人群的推荐;
二、维生素D不是钙片,不建议普通人群随意补充钙片,且补充维生素D时慎重补充钙片,防止出现高钙血症。
参考文献:
1.维生素及其类似物临床应用共识(2018)
2.老年人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
3.Clinical Practice in the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A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Expert Consensus Statement(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