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那些事
时间:2024年07月15日 点击次数:820
李易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肿瘤之一。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由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手术、放疗或肿瘤转移后发生的淋巴系统循环障碍而导致患肢淋巴水肿,并且每年数量都在攀升。
乳腺癌术后为何会发生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
首先乳腺癌手术通常需要切除腋下淋巴结,腋下淋巴结数量减少,淋巴管受损,使局部淋巴循环受阻。其次术后放疗可能导致淋巴管纤维化或受到破坏,引起淋巴管扩张、水肿等,从而阻碍淋巴液的回流。而年龄≥60岁、BMI>25Kg/m2的肥胖患者、高血压、蜂窝织炎等,都是淋巴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
根据淋巴水肿的严重程度分为四期:
乳癌术后患肢的淋巴水肿让我们触目惊心。为此建立了淋巴水肿管理路径,对乳腺癌手术患肢进行全程管理,包括术前淋巴水肿基线评估,术后淋巴水肿风险筛查,淋巴水肿评估、淋巴水肿初始治疗及淋巴水肿维持治疗。
发生淋巴水肿后,治疗包括保守治疗或外科治疗。目前综合消肿疗法(CDT)是保守治疗的国际标准疗法,疗效比较好的一种治疗方法。
一、皮肤护理(在任何治疗阶段 均应保护皮肤)。
首先观察患者皮肤有无角化、真菌感染、淋巴液漏、溃疡、淋巴管炎等并发症,优先处理皮肤并发症,其次建议使用pH为中性或弱碱性的清洗用品清洗并擦干,清洁后使用PH值为中性的润肤剂涂抹患肢,建立皮肤保护层,保持皮肤的湿润及滋润,避免干燥及干裂。日常注意避免蚊虫叮咬和过冷过热刺激,注意防晒,修剪指甲时保持刀具清洁或消毒,避免受伤。如果发现皮肤问题,应及时就诊。
二、手法淋巴引流
手法淋巴引流主要是通过柔和的手法推动促进淤滞的组织间液进入初始淋巴管,引导淋巴液向近心端流动,从而达到消肿的目的。手法淋巴引流基本原则:抚摸手法轻柔,以不造成局部皮肤发红为宜,治疗初始阶段应有淋巴水肿师进行手法淋巴引流。应遵循淋巴回流的方向,先激活淋巴结,然后先近心端后远心端引流,力度一般在20~40mmHg,手法缓慢有节律,每个部位重复5次~7次。治疗维持阶段由患者进行居家手法淋巴引流。
三、压力治疗
主要通过外部自远而近循序递减的压力,辅助提高运输淋巴液的能力,将淋巴液向心脏引流;同时压力的施加可减少从血液滤过到组织里的液体,减轻水肿。所用材料有四种分别是管状绷带层、固位绷带层、衬垫层、低弾性压力绷带层。基本原则:观察患肢是否出现局部压痛明显或手指麻木等末梢血液循环不良情况。治疗初始阶段在实施手法淋巴引流后,使用弹力绷带23h/d,,在治疗维持阶段可使用定制的弹力袖套替换弹力绷带。
四、患肢功能锻炼
适当的功能锻炼一方面可防止水分在组织间隙再次聚集;另一方面肢体在运动状态下会对患肢软组织产生一定的压力或驱动力,协助淋巴管完成输送功能,减轻水肿。基本原则: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进行功能锻炼,运动宜穿戴弹力袖带或使用弹力绷带。
1. 热身,活动大关节,20-30次中等速度
2. 活动肩部或肩胛部
3. 消肿锻炼:患侧上肢活动屈曲或伸展运动
4. 拉伸锻炼:上肢上举摸头部;
5. 呼吸锻炼:做扩胸呼吸、唱歌
我院乳腺科实行乳腺癌淋巴水肿一站式诊疗模式,宗旨是以预防为主!术前开始宣教,提升预防理念;术后通过间歇充气疗法、红光治疗、手法淋巴引流等预防措施来预防患肢水肿,勤观察勤沟通以便早期发现与早期治疗淋巴水肿;减少慢性进展性淋巴水肿;为患者提供最佳化淋巴水肿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