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为什么微生物培养报告需要这么久?
时间:2024年08月19日 点击次数:1090
梁鑫
我们在检验工作时经常会面对来自患者的提问:细菌培养结果报告为什么出得这么慢?甚至会被怀疑是不是偷懒才让结果出得那么晚。
其实不是的,微生物细菌培养是需要给能检测到的病原菌生长时间的,即使是阴性结果也需要时间来判断。究竟为什么微生物培养无法“加急”呢?让我来为大家细细道来......
首先我们先了解:什么是细菌培养?培细菌培养就是我们人工给予一定的生长条件(温度、湿度、PH值以及生长需要的一些营养物质)在人工培养基上进行生长繁殖的过程。
其次,为什么要做细菌培养?在复杂多变的战场上,只有明确敌人是否存在、敌人的方位、数量和战斗力,才能精准打击敌人。同理,抗菌药物是医生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武器”,武器用对了,才能治疗疾病。
细菌培养是感染性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是医生用对“武器”的依据。医生需要通过细菌培养明确感染是否存在,感染的病原体是什么,以及哪些药物有效,才能知道该不该用药,用什么药,怎么用药。
因为在人的皮肤、口腔、环境中细菌无处不在!但不是所有的细菌都是致病菌!所以,一份合格的标本是前提条件!细菌培养的过程,就像农民种地,我们把“种子”(细菌)种在“土壤”(培养基)里。下面我们就以痰标本为例,看看一份微生物培养报告是怎么产生的呢?实验室人员收到痰液标本后,处理流程如下:
1. 标本签收
接收到临床检验标本后,检验人员会在检验管理系统内对标本进行编号并打印专属条码标签,并粘贴于专用培养皿,进入培养环节。
2.痰涂片革兰染色
合格痰标本应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白细胞≥25/低倍视野。
3. 培养
普通细菌培养接种血平板、麦康凯和巧克力平板分别放入普通和5%-10%CO2环境;在这样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经过18~24小时的培养(特殊细菌甚至需要更长时间)。
培养出的菌落是混合了正常菌群(指人体体表和腔道内存在的微生物,它们在正常情况下对人类无害,有助于维持健康平衡。)与致病菌,这时就要进行细菌的“分纯”。什么是“分纯”?即“分离”与“纯化”,是将特定的微生物个体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的技术叫作分离;在特定环境中只让一种来自同一祖先的微生物群体生存的技术叫作纯化。这一步常见的普通细菌大概就需要18-24小时。
4.鉴定及药敏试验
细菌纯化后,检验人员采用仪器或手工方法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由于不同细菌的生长周期不同,所以鉴定和药敏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需要18至24小时。但如果遇上多重耐药菌或与实际不相符的情况,实验室还需要更换不同的方法,复核后再发报告,这个时候出报告的时间又会延长。
5.发送报告
经过微生物检验人员对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审核后,及时发布合格检验报告。
综上所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核心任务就是——抓住潜伏在患者体内的细菌,找到能抑制细菌生长的抗生素,及时控制感染灶的发生发展。
培养报告的快慢主要由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时间决定,培养和鉴定的耗时通常以天来计算,而且有些菌在进行药敏试验前还需要分纯处理。
一份准确、及时、合格的细菌报告的背后既有临床医生“火眼金睛”的精准取样,合适的标本来源,准确的采集时间,精确的采集部位,当然也离不开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对每个技术环节的认真把控,直到找出让致病的“罪魁祸首菌”,为医生判断敌情和选择武器提供可靠的依据。所以,多一份耐心就是多一份找出真正病原菌的准确率,我们不可以一味追求快。
这就是细菌培养报告时间长,总是会慢那么一点的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