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发现颈动脉斑块怎么办?
时间:2024年11月12日 点击次数:437
李瑾
不管是在门诊还是病房,患者颈动脉超声报告中,常能看到“颈动脉斑块(混合斑块/强回声斑块/低回声斑块)”的字眼。紧接着一系列的问题扑面而来:颈动脉斑块的怎么来的?要不要治疗?怎样预防?等,今天我们就来聊下这个话题。
一、什么是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斑块是颈动脉壁内发生脂肪聚集,同时合并有含钙类物质的沉积,导致颈动脉血管局部增厚、变硬,最终导致血管内产生了外观呈现黄色,内部像粥一样的斑块,这一过程在医学上又称作动脉粥样硬化,因颈动脉特殊的解剖结构很容易造成动脉内膜的机械损伤,导致胆固醇从损伤处进入血管内膜,形成斑块。所以颈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好发的部位之一,且由于血管位置表浅易于超声探查,因此颈动脉斑块可以作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
二、颈动脉斑块有哪些危险因素呢?
尽管有特殊的解剖结构易导致颈动脉斑块形成,但它并不会无缘无故形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血管的一种慢性炎症反应过程,因此,凡是能影响血管内皮炎性反应的因素如损伤血管内膜等都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尽管有特殊的解剖结构易导致颈动脉斑块形成,但它并不会无缘无故形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血管的一种慢性炎症反应过程,因此,凡是能影响血管内皮炎性反应的因素如损伤血管内膜等都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01、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遗传因素、年龄(男性)、性别、环境因素、地域因素等。
02、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尿病、吸烟、喝酒、缺乏运动、肥胖、熬夜、压力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等。
其中4种危险因素(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可使颈动脉斑块的风险提高至少30%。
三、颈动脉斑块的分类?
在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中,根据斑块的声学特征,我们将颈动脉斑块分高回声、等回声、低回声及不均回声斑块,根据斑块形态学特征,颈动脉斑块又分为规则型斑块、不规则型及溃疡型斑块。
低回声及不均回声斑块内含有大的脂质核心、薄纤维帽或者斑块内有出血,常提示为斑块不稳定,为易损斑块,即我们俗称的“软斑”,当受到血流冲击、血压波动等因素影响时,软斑块的纤维帽容易破裂,一旦破裂,会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危险系数较高。高回声或等回声斑块则钙化较多或者富含纤维成分,提示斑块较稳定,不太容易破裂,危险系数相对较低,但如果斑块较大,也可能会导致血管狭窄,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混合斑:“软斑”和“硬斑”的混合体,危险系数也较高。
四、颈动脉斑块的严重程度分级及症状?
根据颈动脉斑块导致颈动脉管腔狭窄的百分比,我们将其严重程度分为四级:
轻度:小于50%(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只有一些轻微的不适,如偶尔的头晕、记忆力减退等);
中度:50%-69%,可能会出现头晕、视力模糊、耳鸣等症状;
重度:70%-99%,可能会出现持续性的头晕、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
闭塞: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脑缺血症状。
这个狭窄程度给颈动脉斑块的治疗提供了依据。
五、颈动脉斑块的防与治?
一旦发现颈动脉斑块,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治疗。
01、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
发现颈动脉斑块无论有无症状,都需要合理健康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避免熬夜、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的干预,同时将血压、血糖、血脂等控制在正常范围及以下。
健康饮食:健康饮食要做到五多三少,包括五个多吃:多吃水果、蔬菜、坚果和豆类、全谷物和低脂乳制品(每天摄入蔬菜300-500 g,水果200-400 g,谷类250-400 g,胆固醇<300 mg/d,食用油<25g),三个少吃:少盐、少红肉和加工肉、少含糖饮料(每天食盐控制在5g以内,增加钾盐摄入(含钾多的食物有坚果、豆类、瘦肉及桃、香蕉、苹果、西瓜、橘子等水果以及海带、木耳、蘑菇、紫菜等))。
适当运动:成人可采用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形式,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老年人可选择太极拳、广场舞等形式进行活动。
控制体重:成年人正常腰围<90/85 cm(男/女),如腰围≥90/85cm (男/女),同样提示需控制体重,如腰围≥95/90cm (男/女),也应开始减重;减重的速度因人而异,通常每周减重0. 5-1.0 kg为宜,推荐超重和肥胖者在6-12个月内减轻体重5%-10%。
02、药物治疗
(1)降脂药物治疗
针对无症状性颈动脉斑块,若斑块稳定,仅造成血管轻度狭窄,血脂正常,则可不常规使用降脂药;若血脂异常,则建议使用降脂药。若斑块不稳定,或引起中度以上血管狭窄者,不管血脂是否异常,均需服用降脂药物稳定斑块,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8mmol/L。
针对症状性颈动脉斑块,建议强化降脂治疗。
(2)抗血小板治疗
无症状性颈动脉斑块患者,若斑块较小,仅造成血管轻度狭窄,且不合并冠心病或下肢动脉严重狭窄等情况,可暂不予抗血小板治疗,若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或下肢动脉狭窄等情况,需医生综合判断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个体化考虑是否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若斑块不稳定,引起中度以上血管狭窄者,推荐抗血小板治疗。
症状性颈动脉斑块患者,建议常规抗血小板治疗。
(3)手术治疗
当颈动脉斑块引起一定的血管狭窄时,除了药物治疗,还可以进行颈动脉血管重建,包括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无症状性颈动脉斑块引起血管轻度或中度狭窄的患者,可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当血管狭窄程度≥70%时,需医生充分评估手术获益和风险之后再考虑是否手术治疗。
症状性颈动脉斑块引起轻度狭窄的患者,可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当狭窄程度≥50%时,根据患者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
综上,超声发现颈动脉斑块要重视干预,但不用太过担心,我们一定要积极控制危险因素,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同时在医生指导下积极药物治疗,定期进行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