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小小采血针,吓得我头晕
时间:2024年11月12日 点击次数:333
侯海平
在检验科日常工作中,静脉采血属于常规操作,许多疾病的诊断需要采血进行血液检验,由于其操作的特殊性和偶然性,许多人在采血的时候发生晕针现象:出现头晕目眩、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颤抖的症状。症状严重时,还会有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脉搏细弱、意识恍惚,甚至发生晕倒和抽搐。不但影响血液标本质量,还会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影响。
一、出现采血晕针的原因
1、患者自身原因
许多患者对血液知识了解少,有“晕血”心理,一坐到采血处心理就紧张,有恐惧感,看见采血针就晕了;空腹时间过长,心里紧张,出现神经功能紊乱;有些体质虚弱者,或血管比较细,心里紧张,血管进一步收缩,增加穿刺难度,导致采血失败;老年人皮肤松弛,肥胖者血管位置深,不容易触及,儿童恐惧心理和不配合等导致采血失败,都会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2、穿刺技术原因
一部分采血工作者由于技术不扎实,手法不熟练,没有选好血管,盲目进针,多次反复进针,引起患者不必要的疼痛;或者穿破血管,血液外渗引起局部淤血、血肿,患者由于局部不适引起不良反应。
3、环境因素影响
患者在拥挤、嘈杂、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中长时间等待,产生急躁、焦虑,甚至有抵触情绪而出现不安感;周围出现哭闹、采血不顺利现象,加重心理负担,从而引发采血不良反应。
二、如何预防采血晕针
1、心理疏导
患者应该有家属陪同,增加安全感,并开导患者,转移注意力,保持轻松的心态。
2、改善环境
医院提供清洁舒适的采血环境,采血处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在采血室外面或者等候排队处设置休息场所,放置座椅及科普读物,播放一些轻松、动听的音乐等,帮助患者放松心情,缓解紧张情绪,保持愉悦的心情,从而减少晕针的发生。
3、提高技术
采血工作者应态度温和,动作轻柔,采血前充分评估患者静脉情况,根据患者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穿刺,采血过程中找准血管、快速进针,减少患者疼痛感。标本量大、采血时间长的时候,可以和患者适当语言交流,消除负面心理,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4、选择体位
采血时让患者选取舒适的体位,通常以坐位为主。采血前观察或询问患者情况,有晕针史或晕针征兆时让患者采取卧位,采血时让患者避免直视采血过程。
预防和减少采血晕针,是检验人的义务和责任。一份合格的标本直接决定着检验的质量,更关乎着病人的生命与健康。为病人的健康保驾护航,是我们检验人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