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冬季中医养生有妙招
时间:2024年11月25日 点击次数:185
郭允
立冬以后,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一、天人相应
中医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强调冬季人体应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如冬季万物闭藏,人体也应养精蓄锐、内敛阳气。
冬应肾:根据中医五行理论,冬季与肾相应,肾为先天之本,冬季是养肾的最佳时机。
阳气潜藏:冬季气候寒冷,阳气潜藏于内,人体的新陈代谢相对缓慢,养生应注重保护阳气,避免过度消耗。
肾藏精(先天之精、后天之精),开窍于耳及二阴,肾主纳气(清新空气),在体为骨 其华在发(肾藏精,精生髓),肾主水(掌管全身水液代谢、维持水液平衡)。
二、日常饮食
多温少寒:多吃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鸡肉、鸽肉、龙眼肉、黄鱼、鲈鱼、枸杞、核桃、栗子等,以助阳散寒;少吃寒凉食物,以防损伤阳气。
当归羊肉汤
冬季饮食可适当温补(当归、枸杞、羊肉、生姜),一可驱寒,二可补益阳气之不足。
食物选择上,宜用甘温、辛温之品,如牛肉,胡椒、小茴香等,此外,冬季不可一味呆补,冬季容易郁闭而生痰火,此时可使用白萝卜。
银耳百合红枣粥
冬季气候干燥,易伤津液,可适当食用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百合、梨、蜂蜜等。
不同体质如何饮食调养:
气虚体质:人参 党参 太子参 黄芪 山药 红枣
血虚体质:枸杞 阿胶 红枣 当归 熟地 何首乌 龙眼肉
阴虚体质:鳖肉 龟肉 牡蛎 海参 鸭肉 干贝 鳜鱼
阳虚体质:羊肉 狗肉 鹿肉 牛肉 鸡肉
三、冬季起居调养
冬季为封藏之时,阳气消尽,阴气主时,天寒地冻,草木凋零,万物蛰伏。
冬季夜长日短,气温极低。因此,日常起居须注重保护阳气,避免过劳,不使阳气妄动而受损,顺应养“藏”之道。
早卧晚起:冬季夜长昼短,应早睡晚起,有利于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蓄积。
午休片刻:在中午阳气最盛时,可适当午休 20-30 分钟,以缓解疲劳。
保暖防寒:
1.头部保暖:头部为诸阳之会,易受寒邪侵袭,外出时应佩戴帽子。
2.背部保暖:背部是人体的阳中之阳,督脉循行于此,应注意背部的保暖,可穿厚一些的背心或羽绒服。
3.足部保暖:足部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较差,易受寒,应穿保暖性好的鞋袜,每晚用热水泡脚。
四、运动锻炼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冬季可选择室内运动,加强体内新陈代谢,强身健体同时,可避开严寒。锻炼幅度和强度不可过大,微汗即可。
适度为宜:冬季运动不宜过于剧烈,以免出汗过多,损伤阳气;应根据个人体质和年龄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
循序渐进: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准备,逐渐增加运动强度;运动后要进行放松活动,避免肌肉酸痛和关节损伤。
适合冬季的运动:
• 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能调节呼吸,增强体质,适合中老年人和体质较弱者。
• 八段锦:简单易学,具有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可在室内进行。
• 散步:是一种较为轻松的运动方式,可在饭后进行,有助于消化和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