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预约电话:0373-3665182

【健康科普】冬季来临,谨防“无形杀手” ——一氧化碳中毒

时间:2024年12月16日 点击次数:136

孟祥云

冬季来临,天气渐寒,大家应用取暖设备同时一定谨防“无形杀手”——一氧化碳中毒,近几年我科时有儿童发生中毒事例,昨日我科收治了一名10岁患儿,全家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家里用煤球取暖,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一氧化碳中毒,避免发生类似事件。

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常见的气体中毒,主要由于人体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而引起。一氧化碳由呼吸道吸收入血后与血中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随血流分布于全身。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00~300倍,而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比氧合血红蛋白约慢3,600倍。故一氧化碳一经吸入即与氧争夺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

碳氧血红蛋白形成不仅阻碍血红蛋白携氧功能,造成组织缺氧;而且能妨碍氧合血红蛋白的氧解离,造成组织缺氧更加严重。此外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还可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铁结合,抑制组织细胞的内呼吸。

一氧化碳中毒的程度与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和接触的时间有关,若一氧化碳浓度高,接触时间长,则血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愈高,中毒愈重。

01一氧化碳中毒的常见原因

1.燃烧不充分的燃料:如燃烧煤炭、木材或天然气等,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如果燃烧不充分,或者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人们可能会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碳。

2.汽车尾气: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特别是在城市中,由于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人们可能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碳。

3.工业排放:一些工业过程,如冶炼、烧窑等,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工人和管理者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排放和增加通风。

02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

1.轻度中毒:头痛、头晕、失眠、视物模糊、耳鸣、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心动过速、短暂昏厥等。血中碳氧血红蛋白测定含量达10%~20%。

2.中度中毒:在轻度症状的基础上,出现嘴唇、指甲、皮肤粘膜出现樱桃红色,多汗,血压先升高后降低,心率加速,心律失常,烦躁,一时性感觉和运动分离(即尚有思维,但不能行动)。血中碳氧血红蛋白测定约在30%~40%。

3.重度中毒:患者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初期四肢肌张力增加,或有阵发性强直性痉挛;晚期肌张力显著降低,患者面色苍白或青紫,血压下降,瞳孔缩小、扩大或不对称,对光反射迟钝,睫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血液碳氧血红蛋白一般大于50%。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经抢救存活者可有严重合并症和后遗症。

03一氧化碳中毒抢救方法

1.迅速脱离中毒环境,将病人搬移至空气流通处。轻者很快可消除症状。

2.纠正缺氧。轻度中毒者可用鼻导管吸氧,严重中毒者可用面罩高浓度吸氧,每分钟氧流量8~10L。有条件者应立即进高压氧舱治疗。呼吸停止者应及早行气管插管人工加压呼吸。危重者可考虑换血疗法。

3.对症处理。烦躁不安,频繁抽搐者,可用镇静剂,如安定、水合氯醛等控制。为促进脑功能恢复,可补充脑细胞代谢所需药物,如葡萄糖、细胞色素C、三磷酸腺苷、辅酶A等。高热者可采用物理降温。

4.防治并发症。一氧化碳中毒所致脑水肿可在24~48小时内发展至高峰,可予以脱水剂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缓解。脱水治疗时要加强护理观察,注意水和电解质平衡。昏迷期间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

1.避免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使用燃烧不充分的燃料,家庭火炉应按装烟囱,室内要保持良好的通风。

2.在使用汽车时,特别是在城市中,要确保车窗打开一定的缝隙,避免尾气中的一氧化碳进入车内。

3.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排放控制措施,减少一氧化碳的产生和排放。

4.在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场所,如家庭、办公室等,安装一氧化碳探测器,并定期检查其功能是否正常。

总之,一氧化碳中毒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我们需要了解其危害和预防措施,以保护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返回列表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