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预约电话:0373-3665182

【健康科普】骨质疏松=缺钙?

时间:2025年05月19日 点击次数:138

骨质疏松≠缺钙!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经常遇到患者认为“骨质疏松就是缺钙,补钙就能解决问题”。然而,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远比单纯缺钙复杂得多,仅靠补钙远远不够。

一、骨质疏松不仅仅是缺钙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代谢性疾病,其核心问题是:骨代谢失衡——即骨吸收(破骨细胞分解骨质)速度超过骨形成(成骨细胞生成新骨),导致骨骼变脆、易骨折。 

虽然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之一,但骨质疏松的发生还涉及以下关键因素:  

1. 激素水平变化

雌激素下降:(如女性绝经后)会加速骨流失。  

甲状旁腺激素(PTH)异常:可导致钙代谢紊乱。  

维生素D缺乏: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  

2. 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增长,成骨细胞活性下降,骨重建能力减弱,即使钙摄入充足,骨骼仍可能变脆弱。  

3. 其他营养因素

蛋白质不足:骨骼需要胶原蛋白作为“骨架”,钙和磷沉积其上。  

镁、锌、维生素K等缺乏:这些营养素参与骨代谢调节。  

4. 生活方式影响

缺乏运动:机械负荷刺激能促进骨形成,久坐不动会加速骨流失。  

吸烟、酗酒、过量咖啡因:干扰钙吸收或直接损害骨细胞。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可抑制骨形成。  

二、单纯补钙不能解决骨质疏松

许多人认为“多吃钙片就能强健骨骼”,但事实是: 钙的吸收依赖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时,补钙效果大打折扣。  钙的利用需要多种协同营养素:(如镁、磷、维生素K2)。过量补钙可能增加血管钙化、结石风险,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充。

三、科学防治骨质疏松的关键措施

1. 均衡营养

钙:每日推荐摄入量800-1200mg(奶制品、深绿色蔬菜、豆制品)。  

维生素D:日晒或补充(400-800 IU/天),必要时检测血维生素D水平。  

蛋白质、镁、锌等:通过鱼类、坚果、全谷物等食物补充。  

2. 规律运动

负重运动:(如快走、跳舞、爬山)刺激骨形成。  

抗阻训练:(如哑铃、弹力带)增强肌肉和骨骼强度。  

3. 避免危险因素

戒烟限酒,减少碳酸饮料、高盐饮食;防止跌倒(尤其老年人),改善家居防滑设施。  

4. 药物干预

抗骨吸收药物:如唑来膦酸、地舒单抗。  

促骨形成药物:如特立帕肽。  

需由专业医生评估后个体化用药,不可自行长期服用钙片了事。

四、总结

骨质疏松≠缺钙,它是一个多因素导致的慢性骨骼疾病。预防和治疗需要专业管理,如果您或家人有骨质疏松风险(如绝经后女性、长期服用激素者),建议尽早进行专业评估、科学防治、避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张仁芬

返回列表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