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预约电话:0373-3665182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再次妙手回春

时间:2019年07月16日 点击次数:6221


  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学科领军人翟成凯院长的带领下,在医院各级领导的支持下,于2008年建立了我院第一个重症监护病房(RICU),这也是我省首家专科重症病房,“十年磨一剑”,我们在危重症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许多濒临死亡的患者在足不出市的情况下,就可以享受到国内一流大医院的诊疗救治水平,在豫北地区享有极高的声誉。我们没满足现有成就,不断总结经验,结合患者及家属切实的需求,经过多次商讨和研究,最终在翟成凯院长和张祥杰主任的不懈努力下,于2018年4月成立了呼吸亚重症监护病房(RCC),组成了“呼吸重症+呼吸亚重症+呼吸病房”一体化的救治模式,专业的团队和规范有序的工作流程极大地提高了患者治愈率,在新乡市乃至豫北地区树立起了良好的口碑,大家口口相传,成就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良好信誉。

 
  近日,呼吸一科病房,早上八点不到,“谢谢,谢谢,您真是我的救命恩人啊,我……”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个瘦小的身影在老父亲、丈夫及女儿的搀扶下走向了张祥杰主任和窦海滨主治大夫,激动地语不成句。“非常感谢你们,没有想到会给我女儿第二次生命,没想到会治好女儿的病,没想到啊,我们只是试试看,慕名来求医的……”患者七十多岁的老父亲赶紧补充。看到这一幕,我的脑海闪现出该患者颇为艰辛的求医之路。
  “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心脏瓣膜置换(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脑膜瘤切除术后、心力衰竭、心功能IV级”,近半年来,该女性患者先后在我市某三甲医院辗转于脑外科、心胸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等多个科室,做了心脏瓣膜置换(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 和脑膜瘤切除两个大手术,花费近50万元,数次濒临死亡,好不容易顺利下了手术台,却又面临着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生命再度垂危。眼睁睁看着一个百斤体重的正常人被疾病折磨的只剩下五十来斤,患者家属看在眼里、疼在心中,近乎绝望,最后抱着一线希望,慕名来到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门诊,向张建国主任医师进行咨询,他仔细看过患者的病历并耐心地给家属讲解了后续治疗方案,并建议她转入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进行专科治疗控制感染、纠正呼吸衰竭,以防病情加重危及生命。家属一听还有救,顿时激动的泣不成声,考虑到患者恶液质,基础病多,转运风险极高,家属的心瞬间又悬了起来,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万一,我们在路上出事了怎么办?不行,不行,太吓人了……”几天内,家属先后四次找到张建国主任医师进行沟通,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家属最终决定转入我科,张祥杰主任立即分派我科张盼医师,带上转运呼吸机、心电监护、简易呼吸器等,随同“120”出诊,转运途中,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血压降低,呼吸不稳等,经过张盼医师和急诊科护士的全力抢救护送,最终将患者安全转入我院呼吸与危重症监护室(RICU)。

  呼吸学科带头人翟成凯院长很重视,指示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抢救,在RICU住院期间,患者经历了昏迷、恶性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呼吸衰竭、肾脏衰竭、心脏衰竭、血压偏低等各种并发症,每一个并发症对这个濒危患者都是致命打击,每一个并发症都是对呼吸学科的严峻考验,每一个并发症的抢救都是惊心动魄,经张建国主任医师、张祥杰主任、曹臣龙副主任多次查房,经全院多学科会诊,经窦海滨主治医师和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病人神志转清楚,病情逐渐好转,但是有着丰富抢救经验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团队不敢掉以轻心,会不会二次感染,会不会再次出现心律失常,会不会……所有危重症患者的并发症都有措施,都有预防。
  该患者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团队的精心治疗、细心护理下,转入呼吸亚重症监护病房,接受和危重症患者一样专业的治疗、护理。不同于RICU的是有家属的亲情陪伴和鼓励,患者不再有恐惧心理,不再有孤独和被抛弃心理,患者心情愉悦,配合治疗,病情很快稳定,后转入普通病房进行巩固治疗,最终康复出院,出院后出现了本文开头一幕。

  “在别的医院快不行的我,在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获得了第二次生命,你们真是发扬了白求恩精神,精益求精为病人。”患者及其家属为表感激送上了锦旗,患者七十多岁的父亲说,锦旗上的题字是我自己的心里话,是我自己想说的。
  我们全体呼吸人在翟成凯院长和张祥杰主任为核心的领导下,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健康中国”的伟大战略的号召,不在赞扬声中丧失拼搏的精神和斗志,不陷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沼泽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始终把救治生命放在第一位。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 董林颖 孟凡云)
返回列表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