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预约电话:0373-3665182

“晶”心之选,守护光明

时间:2024年12月23日 点击次数:489

禹建羲

近日,我院成功开展多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功能性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在提高患者视力的同时,也极大改善了患者的视觉质量。

患者李某某,62岁,近年来双眼视力逐渐下降,视物模糊严重,整个“视”界都是模糊不清的,半年前,患者在别的医院已经做了左眼白内障手术,术中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术后患者视力提高有限,尤其是看远处和看近处时视力差别较大,患者为单位退休职工,平时看书、看报及写作较多,单焦点人工晶体无法兼顾看远和看近,患者左眼术后不能满足生活需要,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经多方了解后到我院寻求治疗,禹建羲医师接诊后,考虑到患者对视力及视觉质量要求较高,传统的单焦点人工晶体调节作用较弱,无法实现看远及看近均清晰,经过细致的检查与讨论,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决定为患者植入功能性人工晶体。

完善相关检查后,12月10日上午,眼科魏承丽副主任及禹建羲医师率领眼科手术团队于8分钟内顺利为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双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

图片1.jpg

术后第一天,患者远视力达到0.8,中近视0.6,近视力0.5,较术前视力得到显著改善,患者非常满意。1周后复查,远视力1.0,中视力0.6,近视力0.8,满足了患者看远及看近均清晰的要求。

图片2.jpg

(双焦点人工晶状体)

多焦点人工晶体,顾名思义就是使得植入晶体的患者重新同时有远、中、近全程清晰视力,满足视物多焦点的功能,克服了白内障术后老花眼(只能考虑单焦点远视力)的问题,较大程度上还原了自然晶状体功能,同时解决近视、老花、散光和白内障的问题。

随着白内障手术的成熟和人工晶体技术的进步,现代白内障手术已由传统意义上的的“复明手术”,转向以满足高层次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屈光手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植入功能性人工晶体,视力提高的同时,视觉质量极大改善,术后不近看得“见”,更能看的“清”。

什么是功能性人工晶体?

功能性人工晶体是一种在眼球内部植入的人工晶体,用于替代患者天然晶体的功能。它们被广泛应用于白内障手术后或者为某些眼部疾病提供辅助治疗。现在市场上有多种不同类型的功能性人工晶体,每种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应用。以下是功能性人工晶体的不同种类:

1.单焦距人工晶体:这是最常见的人工晶体种类。它只能提供单一焦点的视觉纠正,通常是为了纠正患者的远视或者近视。使用单焦距人工晶体时,患者可能需要使用眼镜进行近距离或者远距离视觉活动。

2.多焦距人工晶体:这种人工晶体可以同时矫正患者的远视和近视,使其不再依赖眼镜。多焦距人工晶体使用特殊的光学设计来提供多个焦点,使患者能够在不同距离上获得清晰的视觉。

3.角膜屈光手术人工晶体:这种人工晶体适用于那些在不需要白内障手术的情况下,想要矫正近视或者远视的患者。它被植入到眼球内部并放置在天然晶体的后面,从而改变眼球的光学焦点,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

4.蓝光过滤人工晶体:这种人工晶体通过过滤眼球中的有害蓝光来保护视网膜,降低患者患上黄斑变性和其它与光学曝光有关疾病的风险。

5.生物素人工晶体:这种人工晶体采用复杂的光学设计,可以同时矫正患者的远视、中视和近视。它提供了更广泛的焦点选择,使得患者能够在各种距离上获得清晰的视觉,从而减少对眼镜的依赖。

6.散光矫正人工晶体:这种人工晶体适用于同时患有白内障和散光的患者。散光矫正人工晶体通过其特殊的植入和旋转技术,可以改变角膜的形状,从而矫正散光并提供清晰的视力。

总之,在选择适合自己的人工晶体种类时,患者应该与医生进行详细的讨论,并考虑个人需求、健康状况以及手术的目标和限制。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