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名门诊“好医生”
时间:2024年11月06日 点击次数:424
孟凡云
近日,我院门诊部联合医务处,就如何成为一名门诊“好医生”召开了专题培训会。会上,许世然和崔法新两位老专家结合自己多年行医的宝贵经验为大家授课,与会人数达二百余人,受益匪浅。
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避免医患纠纷、使医疗行为获得良好效果的基本要求。许世然主任培训的题目是: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医患沟通。许世然指出,当病人踏进医院的大门,病人的一切需求都需通过沟通来满足,但重点是在诊疗过程中的沟通,如病情的介绍、治疗方案、风险告知、用药指导、合理检查和生活建议等。沟通时应注意热情、同情、耐心和同理心,强调了人文关怀的重要性。许世然用大量实例阐述了沟通的重要性,并强调,患者在遭受病痛折磨时,伴随着恐惧、焦虑、孤独等负面情绪,医护人员的一句温暖问候、一次耐心倾听、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给予病人心灵上的慰藉,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因此,医生在诊治疾病时,除了专业知识,沟通也至关重要,要好好沟通,抓住重点。许世然分享的“医患沟通”引起了大家的共鸣,现场掌声不断。
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患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当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崔法新主任培训的题目是:我是怎样做门诊医生的。崔法新讲到,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医德、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熟悉法律、尊重患者权利,才能实现安全医疗。作为门诊医生,要热爱医生这个职业,不应因个人不爱这个职业而玩忽职守、糊弄病人。这是一个关乎生命的行业,一定要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崔法新的课件专门用了一张图片,上面写着一个“善”字,让大家细细回味。崔法新说到,现在网络很发达,医院也很多,那些久经沙场的“老病号”,可能比我们医生懂得还多。医生要努力学习,努力查找病因、查找资料、完善相关检查,努力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争取掌握疾病的转归规律,帮助病人向疾病痊愈的方向转归,从而赢得病人的信任。
随着医疗服务理念的进一步发展,患者不再是被动的医疗行为接受者,而成为医疗活动的共同参与者。患者毕竟不是医学工作者,他们对医学知识不可能全面、正确地认识和了解,所以他们对医疗过程中要进行的比较复杂的治疗或检查技术是完全陌生的。医生在向他们讲解其目的或注意事项时,应把握好准确、通俗和容易让病人接受的语言,不应闪烁其词,避免不恰当的解释让病人感到害怕而退缩;也不应过于轻描淡写,造成病人对特殊治疗或检查过于轻视,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矛盾。崔法新的课也迎来了热烈的掌声。
美国医学院协会要求,在培养未来医生时,应使每一位医生不仅具备精湛的医术,更具有良好沟通能力,可见沟通的重要性。通过此次授课,参会的医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也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沟通技巧,使大家受益匪浅。相信对今后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会极大降低患者投诉率,提高患者就医感受,为和谐社会添彩。此次培训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门诊部全程录像录音制作了课件,对于因故没有参加培训的医生,正在有序地提供观看培训视频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