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膈脓肿命悬一线,多学科联合手术起死回生
时间:2020年08月12日 点击次数:2632
近日,我院心胸外科收到一位古稀之年的男性患者送来的锦旗,老先生含泪激动地说道:“谢谢你们救了我,如果不是你们,今天就是我的‘五七’啊……”
一句话瞬间勾起了在场每个人的回忆。时光回到2020年5月13日,马老伯突然出现咽喉部疼痛,难以下咽,于是便来到我市某家医院就诊,CT检查示“咽喉部脓肿”,随即被当地医院收入院。起初在普通病房治疗,经过十天非但没有好转,情况却越来越重,最终还被送往了重症ICU。
原来老伯因咽腔颊部脓肿未得到及时治疗而导致颈部感染,蔓延到后纵膈最终引起了后纵膈脓肿。眼看病情越来越重,加之高龄又有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基础病缠身,当地医生建议其尽快转院。联系了多家医院,医生都说不敢手术,而保守治疗能活下来的希望很小,建议他到郑州、北京或者上海去看看,有的甚至建议他放弃治疗。绝望的马老伯意识到自己已是将死之人,几乎含泪要与家人做最后的道别。
病情在一天天的恶化,马老伯一度出现重症肺炎、呼吸衰竭、败血症等症状。
就在命悬一线的时刻,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翟成凯接到了马老伯当时所在医院的急会诊请求,得知患者病情的翟院长立刻放下手中的一切,第一时间到达会诊现场。当看到奄奄一息的马老伯时,翟院长当机立断地说“患者已形成纵隔脓肿,而且白细胞达到正常值上限的3倍,感染非常严重,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挽救他。”
当天,已经被下达病危通知书的马老伯便转到了我院呼吸重症ICU。主治医师安英俊立即组织心胸外科、心血管内科、麻醉科等多个科室进行多学科会诊。各科专家讨论激烈,直呼患者病情复杂和严重,无法得出十拿九稳的治疗方案。但要想挽救患者的生命必须尽早行手术探查脓腔排脓,前提是先要改善基础状态。
为了保证手术顺利,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医生一边对其进行纠正呼吸衰竭等治疗,一边联系心胸外科积极准备随时进行手术。心胸外科团队则第一时间组织全科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大家纷纷表示此种疾病死亡率高于30%,且该病人又合并重症肺炎、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疾病,同时还可能存在食管瘘、气管瘘,长期禁食水,体质消瘦,手术风险很大,但手术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三天后,大家决定放手一搏,为患者施行“颈部脓肿切开引流术及经右胸胸腔镜下纵膈脓肿切开引流术”,换回一线生机。
主管医生赵呈华事后讲道:“病人的病情非常危急,随时可能加重甚至死亡。坦白讲我们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可以治好他。但是,只要病人选择信任我们,我们绝不推托,一定尽全力救治。”全体医务人员的真诚为愁容满面的患者和家属带来了希望,经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上报医务科后,争分夺秒进行了全麻下急诊手术。张祥杰主任、安英俊主治医师术前用先用气管镜探查气道有无瘘口。在张国瑜副院长的协助下,赵呈华、韦江启两位医生聚精会神地手术,先从颈部切口,找到纵膈脓肿准备开窗引流,当精准地切开患者纵膈的刹那间,脓液喷薄而出……
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奋力救治下,马老伯的病情逐渐好转,转危为安。终于在术后的第17天,各项指标复查结果都达标,可以出院回家了。回想起这惊心动魄的一个月,马老伯和家人不胜唏嘘,感慨是在鬼门关走了一圈,多亏我院各科医生精湛的医术才让他闯过重重劫难,捡回了一条命。为了表达住院期间医护人员的奋力救治和悉心照料,才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马老伯的手术虽然曲折又富有悬念,但是通过我院多学科团队的不懈努力,得到的结果是圆满的。患者的成功救治不仅使我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更是医院多学科团队紧密合作的最好体现。
一句话瞬间勾起了在场每个人的回忆。时光回到2020年5月13日,马老伯突然出现咽喉部疼痛,难以下咽,于是便来到我市某家医院就诊,CT检查示“咽喉部脓肿”,随即被当地医院收入院。起初在普通病房治疗,经过十天非但没有好转,情况却越来越重,最终还被送往了重症ICU。
原来老伯因咽腔颊部脓肿未得到及时治疗而导致颈部感染,蔓延到后纵膈最终引起了后纵膈脓肿。眼看病情越来越重,加之高龄又有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基础病缠身,当地医生建议其尽快转院。联系了多家医院,医生都说不敢手术,而保守治疗能活下来的希望很小,建议他到郑州、北京或者上海去看看,有的甚至建议他放弃治疗。绝望的马老伯意识到自己已是将死之人,几乎含泪要与家人做最后的道别。
病情在一天天的恶化,马老伯一度出现重症肺炎、呼吸衰竭、败血症等症状。
就在命悬一线的时刻,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翟成凯接到了马老伯当时所在医院的急会诊请求,得知患者病情的翟院长立刻放下手中的一切,第一时间到达会诊现场。当看到奄奄一息的马老伯时,翟院长当机立断地说“患者已形成纵隔脓肿,而且白细胞达到正常值上限的3倍,感染非常严重,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挽救他。”
当天,已经被下达病危通知书的马老伯便转到了我院呼吸重症ICU。主治医师安英俊立即组织心胸外科、心血管内科、麻醉科等多个科室进行多学科会诊。各科专家讨论激烈,直呼患者病情复杂和严重,无法得出十拿九稳的治疗方案。但要想挽救患者的生命必须尽早行手术探查脓腔排脓,前提是先要改善基础状态。
为了保证手术顺利,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医生一边对其进行纠正呼吸衰竭等治疗,一边联系心胸外科积极准备随时进行手术。心胸外科团队则第一时间组织全科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大家纷纷表示此种疾病死亡率高于30%,且该病人又合并重症肺炎、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疾病,同时还可能存在食管瘘、气管瘘,长期禁食水,体质消瘦,手术风险很大,但手术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三天后,大家决定放手一搏,为患者施行“颈部脓肿切开引流术及经右胸胸腔镜下纵膈脓肿切开引流术”,换回一线生机。
主管医生赵呈华事后讲道:“病人的病情非常危急,随时可能加重甚至死亡。坦白讲我们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可以治好他。但是,只要病人选择信任我们,我们绝不推托,一定尽全力救治。”全体医务人员的真诚为愁容满面的患者和家属带来了希望,经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上报医务科后,争分夺秒进行了全麻下急诊手术。张祥杰主任、安英俊主治医师术前用先用气管镜探查气道有无瘘口。在张国瑜副院长的协助下,赵呈华、韦江启两位医生聚精会神地手术,先从颈部切口,找到纵膈脓肿准备开窗引流,当精准地切开患者纵膈的刹那间,脓液喷薄而出……
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奋力救治下,马老伯的病情逐渐好转,转危为安。终于在术后的第17天,各项指标复查结果都达标,可以出院回家了。回想起这惊心动魄的一个月,马老伯和家人不胜唏嘘,感慨是在鬼门关走了一圈,多亏我院各科医生精湛的医术才让他闯过重重劫难,捡回了一条命。为了表达住院期间医护人员的奋力救治和悉心照料,才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马老伯的手术虽然曲折又富有悬念,但是通过我院多学科团队的不懈努力,得到的结果是圆满的。患者的成功救治不仅使我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更是医院多学科团队紧密合作的最好体现。
(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