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预约电话:0373-3665182

【健康科普】关于宫颈癌预防——您必须要了解的知识

时间:2022年12月30日 点击次数:840

王全志
2020年,全球约有60.4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其中中国新发病例10.9万。也就是说全球1/6的病例是发生在我国的。宫颈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占第六位。每年约6万死于宫颈癌。由此可见,宫颈癌是严重威胁我国女性健康的疾病之一。
关于HPV
HPV(Human Papilloma Virus)的人乳头状病毒的缩写。1984年由德国科学家豪森(Harald Zur Hausen)首次在宫颈癌患者中发现HPV16、HPV18。由此获得2008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正是这个伟大的发现,为以后的宫颈癌疫苗研发打下了基础。
目前科学家已经分离出150多种HPV病毒。根据致癌风险分为低危和高危两大组。高危组包括:16,18,31,33,35,39,45,51,58等。在中国与宫颈癌关系密切的主要是16、18高危型,约占70%。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宫颈癌与HPV持续性感染有关。
关于持续性感染
事实上,约50%的性活跃期女性会感染HPV,但大多数是暂时的。70%的感染会被机体免疫系统在1年内清除,2年内的清除率是90%。这些感染称一过性感染。所以感染了HPV没什么可怕的,关键要对持续性高危HPV感染持续跟踪或干预。那么什么是持续性感染呢?间隔1年以上两次生殖道检测出同一类型的HPV,称为HPV持续性感染状态。持续性感染状态可能会造成宫颈上皮细胞癌前病变。
所以,HPV阳性≠宫颈癌
 
关于癌前病变
顾名思义,癌前病变还不是宫颈癌,它是宫颈癌早期病变。
部分持续性高危HPV感染会造成宫颈表面被覆的鳞状上皮或腺上皮细胞发生增殖。如果进一步进展会造成这些上皮细胞不断发生变化。如低级别上皮内病变(过去命名为上皮内瘤变也称CIN1级)、高级别上皮内病变(过去命名为上皮内瘤变2/3级,也称CIN2/3级)。当发展成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患者不及时治疗时,有明显发展为宫颈癌(浸润性癌)的风险。
所以HPV的致癌过程较漫长,使得我们有充分时间筛查、诊断、治疗。对于已经发展为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的患者,临床一般采用LEEP和冷刀锥切进行局部切除。标本送病理科,由病理医师进行规范化取材及显微镜下全面评估诊断,一般都能取得很好地效果。
 
发生在宫颈的癌前病变——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3级)(显微镜下观)
关于宫颈癌筛查
 
对于接种过HPV疫苗的女性,筛查方案与未接种疫苗的完全相同。出现妇科症状如:接触性出血等,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对于筛查异常的患者,由于情况不尽相同,要遵循专业的妇科医生指导。
关于疫苗接种
宫颈癌疫苗的研制成功,是防治宫颈癌一个里程碑式贡献。
 
瞻望
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加速消除子宫颈癌全球战略》的发布又是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标志着全球194个国家首次承诺共同消除一种癌症。此战略提出到2030年全球实现“90-70-90”的目标。
 
总的来说宫颈癌的预防分三级
 
宫颈癌病因明确,筛查手段及治疗技术成熟。使得宫颈癌有望成为人类第一个被消灭的癌症。
返回列表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