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认识肩关节半脱位
时间:2024年04月30日 点击次数:626
田杭川
肩关节半脱位,是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偏瘫后肩关节半脱位好发于 Bronnstrom I~II期肌张力迟缓阶段,多数发生在病后 1 个月内。国内报道的发病率为 60% ~70%。表现为肱骨头在关节盂下滑,肩峰与肱骨头之间出现明显的凹陷。
目前临床上多用触诊法,患者取静态坐位,双上肢自然地垂于体侧。检查者用示指触诊患侧肩峰突起和肱骨头之间的距离,诊断标准为半横指或一横指。肩关节半脱位后,上肢一般预后比较差。
病 因
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致病原因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以冈上肌及三角肌后部为主的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功能低下;
2、肩关节囊及韧带的松弛,破坏及长期牵拉所致的延长;
3、肩胛骨周围肌肉的瘫痪,痉挛及脊柱直立肌的影响等所致的肩胛骨向下旋转;
偏瘫侧上肢早期护理时,包括姿势治疗、功能训练和搬动过程中被不恰当的处理。
预 防
体位摆放
研究发现早期对脑血管意外患者上肢进行良肢位摆放,并坚持全过程,能有效预防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
仰卧位时,患者双侧肩关节固定于枕头上,防止肩关节后缩,患侧上肢与躯干保持一定夹角(大于45度),将上肢放在软垫上。
健侧卧位时,躯干略微前倾,患侧肩关节向前平伸,上肢放在枕头上,和躯干呈100度角。患侧卧位时,躯干略微后仰,患侧肩关节充分向前平伸内旋,患侧上肢与躯干呈90度角。
在平常的转移,体位变换过程中,家属要注意保护患者的肩关节,避免患者坐起时家属拉扯患肢。坐在轮椅上时,患肢要有支撑,避免下垂于体侧。患者向健侧翻身时,要注意保护患肢,避免背在身后的情况。
早期运用肩吊带能够减少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
早期关节负重
低频电刺激,通过低频电对肩关节稳定性肌群的刺激,特别是三角肌和冈上肌刺激,能够使其产生运动。
患者在床上进行Bobath握手训练时,应当动作缓慢,不宜用力过大或过猛,抬至额头正上方即可。
治 疗
1. 矫正肩胛骨的姿势 通过对肩胛骨的松动,抑制了使肩胛骨向下、向后旋的肌肉高张力之后,向前上提肩,恢复了肩关节被动锁定机制。
2.低频调制中频电刺激
3.生物反馈治疗
4.针灸 针灸能够改善肩关节半脱位的状况,取肩前、抬肩、臂脯、肩中、肩贞、腑俞、肩外俞、秉风,电针断续波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肩关节半脱位,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5.肌力训练
6. 扎贴
肩肘贴扎法对脑卒中患者早期肩关节半脱位具有良好的即时疗效
肩关节半脱位,是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偏瘫后肩关节半脱位好发于 Bronnstrom I~II期肌张力迟缓阶段,多数发生在病后 1 个月内。国内报道的发病率为 60% ~70%。表现为肱骨头在关节盂下滑,肩峰与肱骨头之间出现明显的凹陷。
目前临床上多用触诊法,患者取静态坐位,双上肢自然地垂于体侧。检查者用示指触诊患侧肩峰突起和肱骨头之间的距离,诊断标准为半横指或一横指。肩关节半脱位后,上肢一般预后比较差。

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致病原因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以冈上肌及三角肌后部为主的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功能低下;
2、肩关节囊及韧带的松弛,破坏及长期牵拉所致的延长;
3、肩胛骨周围肌肉的瘫痪,痉挛及脊柱直立肌的影响等所致的肩胛骨向下旋转;
偏瘫侧上肢早期护理时,包括姿势治疗、功能训练和搬动过程中被不恰当的处理。
预 防
体位摆放
研究发现早期对脑血管意外患者上肢进行良肢位摆放,并坚持全过程,能有效预防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
仰卧位时,患者双侧肩关节固定于枕头上,防止肩关节后缩,患侧上肢与躯干保持一定夹角(大于45度),将上肢放在软垫上。
健侧卧位时,躯干略微前倾,患侧肩关节向前平伸,上肢放在枕头上,和躯干呈100度角。患侧卧位时,躯干略微后仰,患侧肩关节充分向前平伸内旋,患侧上肢与躯干呈90度角。
在平常的转移,体位变换过程中,家属要注意保护患者的肩关节,避免患者坐起时家属拉扯患肢。坐在轮椅上时,患肢要有支撑,避免下垂于体侧。患者向健侧翻身时,要注意保护患肢,避免背在身后的情况。
早期运用肩吊带能够减少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
早期关节负重
低频电刺激,通过低频电对肩关节稳定性肌群的刺激,特别是三角肌和冈上肌刺激,能够使其产生运动。
患者在床上进行Bobath握手训练时,应当动作缓慢,不宜用力过大或过猛,抬至额头正上方即可。
治 疗
1. 矫正肩胛骨的姿势 通过对肩胛骨的松动,抑制了使肩胛骨向下、向后旋的肌肉高张力之后,向前上提肩,恢复了肩关节被动锁定机制。
2.低频调制中频电刺激
3.生物反馈治疗
4.针灸 针灸能够改善肩关节半脱位的状况,取肩前、抬肩、臂脯、肩中、肩贞、腑俞、肩外俞、秉风,电针断续波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肩关节半脱位,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5.肌力训练
6. 扎贴
肩肘贴扎法对脑卒中患者早期肩关节半脱位具有良好的即时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