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时间:2024年12月02日 点击次数:234
王伟迪
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使肢体慢性缺血的疾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哪些症状?
早期患者可能感觉下肢发凉、麻木,腿部肌肉有时痉挛。病情发展会出现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路后下肢疼痛,休息后缓解,继续行走又疼痛。严重时,下肢休息时也疼,甚至出现溃疡、坏疽。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年龄增长、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都是危险因素。长期吸烟会使血管收缩、痉挛,损害血管内皮;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好,会影响血管和神经。
如何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首先要戒烟,这能大幅降低发病风险。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饮食上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还要适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但运动要适度,避免损伤。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如何治疗?
- 药物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扩张血管药物等,可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缓解症状。比如有一位60岁患者,初期仅下肢发凉、偶尔麻木,确诊后规律服药,症状可以明显缓解。
- 介入治疗(病情较重时):
-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局部麻醉下,经皮肤穿刺动脉,将特制球囊导管送到病变血管处,对球囊充盈造影剂,利用膨胀力挤压斑块使血管扩张。
- 支架植入术:在血管扩张后,将支架放在病变部位,支撑血管壁,保持血管通畅。有长期间歇性跛行患者接受支架植入术后,行走能力大幅提高。
出现疑似症状该怎么办?
如果出现疑似症状,要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通过体格检查、超声、CT血管造影等方法诊断。早期诊断和治疗能有效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