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谈谈胃肠间质瘤
时间:2024年12月09日 点击次数:612
杨胜梅
近年来,随着胃肠间质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我院已相继诊断出胃肠间质瘤100多例,其中中等危险度患者5例,高危险度患者11例,给病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上带来了不小的负担和影响,那咱们今天就浅浅地来了解一下这个肿瘤吧。
什么是胃肠间质瘤?
它是癌吗?
因为胃肠间质瘤相对于其他胃肠肿瘤来说,发病率相对较低,虽然是瘤,但可以明确的是胃肠间质瘤不是癌,它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起源于原始间充质细胞,而不是上皮细胞。
胃肠间质瘤有哪些症状
胃肠间质瘤主要发生于胃和小肠,部分发生于直肠,较少发生于结肠和食管。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发生的部位及大小或有无破裂,有大约20%的GIST由于肿瘤较小,一般是没有症状的,而大多数患者是随着肿瘤的增大,进而出现了呕血或者便血、黑便、腹痛、上腹部不适、腹胀或腹部包块等一系列身体不适前来医院就诊,并经过严格的体格检查、B超、CT、内镜等相关检查而被发现的,并且最终由病理检查结果最终证实的。
胃肠间质瘤的特点有哪些
胃肠间质瘤一般位于消化道黏膜下、固有肌层或浆膜下,边界清楚,切面灰白色或灰红色,质地软或中等,部分病例可见囊性变。
病理组织学类型有哪些
胃肠间质瘤包括梭形细胞型、上皮样细胞型、混合细胞型以及其他类型。其中梭形细胞型最常见,瘤细胞呈梭形或短梭形,束状、交织状或旋涡状排列,瘤细胞密度高低不等,大多没有显著多形性改变,可见核旁空泡 ,局灶间质内可见显著胶原化及钙化,少数病例可见显著间质粘液变性。上皮细胞型较少见,瘤细胞呈片状分布,细胞境界清楚,有时可见多核巨细胞。SDH基因突变亚型常为上皮细胞型,且低倍镜下常表现为多结节生长方式。
需要与哪些疾病鉴别
在显微镜下大多数的胃肠间质瘤及其他很多种间叶源性肿瘤都会显示为梭形细胞型,比如平滑肌瘤、侵袭性纤维瘤病、神经鞘瘤、炎性纤维性息肉、胃肠道透明细胞肉瘤、直肠和肛管的恶性黑色素瘤等等,这些疾病之间的形态会有交叉,常规HE时不好区分,通常需要做一些免疫组化或分子检测来进行鉴别诊断。需要哪些免疫组化来证实
胃肠间质瘤CD117和(或)CD34、DOG-1、Vimentin通常呈阳性表达,阳性部位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部分病例SMA、S-100阳性,Desmin大多为阴性或灶性阳性,SDH突变亚型SDHA或SDHB阴性。
危险度如何分级
依据胃肠间质瘤预后的危险程度分为极低、低、中、高四个级别,其中危险度分级越高,越容易出现复发、转移,预后也越差;影响GIST预后的决定性指标有4个:肿瘤大小、核分裂象计数、原发部位、肿瘤是否破裂。
a 针对原分级不足,专委会进行修订(中国共识2017修改版)
下列4种情况不做危险度评估:
① 各类活检标本,包括细针穿刺活检、针芯穿刺活检和内镜活检等;
② 已发生复发和/或转移的GIST;
③ 经过分子靶向治疗的GIST;
④ SDH缺陷型GIST;
针对已经确诊了胃肠间质瘤患者来说,虽然有可能会感到恐慌、恐惧,但因其预后与肿瘤的大小、位置、是否破裂及是否存在转移等多种因素息息相关,而且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会有极大的益处,希望大家都有一个健康而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