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预约电话:0373-3665182

【健康科普】高警示药品 ——异丙嗪注射液为何是高警示药品您知道吗?

时间:2024年12月16日 点击次数:1670

胡雪丽

什么是高警示药品及高警示药品的分级

(一) 我国对高警示药品的概念

1. 高警示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使用不当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2.高警示药品即药物本身毒性大、不良反应严重,或因使用不当极易发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的药品。

(二) 高警示药品金字塔式A、B、C三级管理模式

1. A级:临床常用,可能导致致命的药品。

2. B级:临床常用,可能导致严重危害的药品 。

3. C级:临床常用,可能导致较严重危害的药品。

根据《医疗机构高警示药品分级管理推荐目录》(2023版),异丙嗪注射液级别为B级。

二、异丙嗪注射液

【药理作用】

异丙嗪是吩噻嗪类抗组胺H1受体阻断药,有抗组胺和中枢神经抑制作用,且作用强而持久。

【适应症】

(1)皮肤粘膜的过敏:常用于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

(2)晕动病:防治晕车、晕船、晕飞机

(3)镇静,催眠,治疗恶心,呕吐及术后止痛。亦可用于麻醉和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

(4)用于防治放射病性或药源性恶心、呕吐。

【用法用量】

图片1.jpg

肌内注射:成人用量

1. 过敏,一次25mg,必要时2小时后重复:严重过敏时可用肌注25-50mg,最高量不得超过100mg;

2.在特殊紧急情况下,可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至0.25%,缓慢静脉注射;

3.止吐,12.5-25mg,必要时每4小时重复一次;

4. 镇静催眠,一次25-50mg。

小儿常用量:  

1.抗过敏,每次按体重0.125mg/kg或按体表面积3.75mg/m2,每4~6小时一次;

2. 抗眩晕,睡前可按需给予,按体重0.25~0.5mg/kg或按体表面积7.5~15mg/m2或一次6.25~12.5mg,每日三次;

3.止吐,按体重0.25~0.5mg/kg或按体表面积7.5~15mg/m2,必要时每4~6小时重复;或每次12.5~25mg,必要时每4~6小时重复;

4.镇静催眠,必要时每次按体重0.5~1mg/kg或每次12.5~25mg。

三、FDA 提醒医护人员使用异丙嗪注射液时注意以下事项

1.严重的组织损伤,包括引起坏疽、需要做筋膜切开术、皮肤移植或截肢;无论给药途径如何,盐酸异丙嗪注射液可引起严重的化学刺激和组织损伤,刺激和损伤可能由血管周围外渗、动脉内注射以及神经元内或神经元周围浸润引起。

2.由于静脉注射的风险,盐酸异丙嗪注射液的首选给药途径是深部肌肉注射,禁止皮下注射。

(1)盐酸异丙嗪的最佳给药方式为深层肌内注射,禁止动脉和皮下注射异丙嗪;现常使用的盐酸异丙嗪注射液规格为25-50mg 两种,50 mg/ml 的盐酸异丙嗪注射液仅限用于深层肌内注射,25 mg/ml 的盐酸异丙嗪注射液可通过深层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给药;

(2)如需静脉滴注异丙嗪,推荐的最大浓度和给药速度速分别为 25mg/ml 和 25mg/min;

(3)警惕出现组织损伤的体征和症状,包括注射部位灼热或疼痛、静脉炎、肿胀和起泡;给药期间一旦患者主诉疼痛,应立刻停止输注 。

3.呼吸抑制:儿科患者,在 2 岁以下的儿科患者中使用异丙嗪上市后报告了呼吸抑制病例(包括死亡) 鉴于其呼吸抑制的致命风险,异丙嗪不得用于2岁以下儿童。对 2 岁及以上的儿科患者注射盐酸异丙嗪时应谨慎。

鉴于上述结果,FDA 要求生产商对异丙嗪注射液说明书进行修订,包括添加黑框警告,说明异丙嗪静脉用药后出现严重组织损伤(包括坏疽、截肢)的风险,提醒医护人员盐酸异丙嗪注射液的最佳给药途径为深层肌内注射,禁止皮下注射。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返回列表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