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预约电话:0373-3665182

【健康科普】大脑的“预警信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时间:2025年04月14日 点击次数:114

刘春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听起来或许有些专业,但它却是大脑发出的重要“预警信号”,不容忽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是由于局部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一般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且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患者可能会突然出现一侧肢体无力、麻木,拿东西不稳,走路时突然感觉腿发软;也可能会有言语不清,想说的话表达不出来;还可能出现单眼黑矇,眼前突然一片漆黑,但很快又恢复正常。这些症状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容易被患者忽视。

然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绝非小事。它是脑梗死的高危因素,发生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在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明显增加。就像暴风雨来临前的乌云,它预示着大脑的血液供应出现了问题,如果不及时干预,很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脑血管事件。

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原因有很多。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原因,血管壁上的斑块破裂、脱落,形成微血栓,堵塞了脑部的小血管,从而引起短暂的脑缺血。此外,心脏疾病,如房颤,会使心脏内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随血流进入脑部血管也可引发;血液成分的异常,如血小板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等,也可能导致脑部局部血液循环不畅,诱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一旦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症状,必须立即就医。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并安排一系列检查,如头颅CT、磁共振成像(MRI)、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心脏超声等,以明确病因。

治疗方面,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干预。如果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通常会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防止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他汀类药物则用于稳定斑块、降低血脂,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对于房颤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同时,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将各项指标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对于预防再次发作至关重要。

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和酒精都会对血管造成损害,增加发病风险;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减少高脂肪、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有助于维持血管健康;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为这些情绪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影响脑部供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虽然症状短暂,但却像一个警钟,提醒我们要关注脑血管健康。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和预防,防止更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发生,守护好我们的大脑。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